“文化尋根”文學,大致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一、在文學美學意義上對 民族文化資料的重新認識與闡釋,發掘其積極向上的文化核心(如阿城的《棋王》 等);二、以現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領略古代文化遺風,尋找激發生命能量的源 泉(如張承志的《北方的河》);三、對當代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醜陋的文化因素 的繼續批判,如對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的深入挖掘。
“文化尋根”文學,大致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一、在文學美學意義上對 民族文化資料的重新認識與闡釋,發掘其積極向上的文化核心(如阿城的《棋王》 等);二、以現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領略古代文化遺風,尋找激發生命能量的源 泉(如張承志的《北方的河》);三、對當代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醜陋的文化因素 的繼續批判,如對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的深入挖掘。
這雖然還是啟蒙主義的話 題,但也滲透了現代意識的某些特徵。(如韓少功的《爸爸爸》)。但這三個方面 也不是絕對分開的,許多作品是綜合地表達了尋根的意義。韓少功在《文學的“根”》1 一文中,第一 次明確闡述了“尋根文學”的立場,認為文學的根應該深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裡, 這種文化尋根是審美意識中潛在歷史因素的覺醒,也是釋放現代觀念的能量來重鑄 和鍍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先鋒小說代表作家,馬原、莫言、殘雪等人,先鋒小說在敘事革命、語言實驗、生存 狀態三個層面上同時進行開拓和創新。馬原是敘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並因之被某些批評家稱為 “形式主義者”1.在他創作的頂峰期,他寫了許多在當時讓人耳目一新的小說,如 《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塗滿古怪圖案的牆壁》等作 品。這些小說中,元敘事手法2 的使用在打破小說的“似真幻覺”3之後又進一步混 淆現實與虛構的界限;作者及其朋友直接以自己的本名出現在小說中,並讓多部小 說互相指涉,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效果;設定了許多有頭無尾的故事並對之進行片斷 連綴式的情節結構方式似乎暗示了經驗的片斷性與現實的不可知性,產生了似真似 幻的敘述效果;作為一個敘事革命者,馬原保持著對神秘的煞有介事而又並不專心 的愛好與探索——這些探索常常有頭無尾,又進一步加強了這種不可知性與不確定 性……馬原的這些敘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馬原的敘事圈套”4 ,並以引人注目的 方式消解了此前人們所熟悉的現實主義手法所造成的真實幻覺,成為以後的作家的 模仿物件和小說實驗的起點。與馬原相比,莫言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小說形成 了個人化的神話世界與語象世界,並由於其感覺方式的獨特性而對現代漢語進行了 引人注目的扭曲與違反,形成一種獨特的個人文體。這種文體富於主觀性與感覺性, 在一定意義上是把詩語引入小說的一種嘗試。這在他的中篇小說如《築路》、《白 狗鞦韆架》、《爆炸》、《球狀閃電》等小說中表現尤為明顯。殘雪的《山上的小 屋》等小說則以一種醜惡意象的堆積凸現外在世界對人的壓迫,以及人自身的醜陋 與無望,把一種個人化的感覺上升到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寓言的層次。莫言與殘雪是 在尋求表達自己的感覺方式的時候顯示出其在形式方面的先鋒性的,這一點與馬原 形式主義的創新不同,但他們確實基本涵蘊了以後的先鋒小說的基本方面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