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1721875412

    橄欖油(不論是精煉的還是初榨的、特級的還是牛級的)都不能炒菜,不耐高溫,不適合中餐煎炒烹炸!

    橄欖油是地中海國家特產,當地人更習慣吃沙拉,而橄欖油在當地主要是用來拌沙拉的。

    在所有食用油中,橄欖油煙點最低,最不耐高溫,加熱後營養成分會受損;在180度以上,營養成分完全破壞,並析出有毒物質。

    中餐的煎炒烹炸,油溫大都在200度以上,橄欖油完全不適合,CCTV曾經請專家做過專題解釋。

    橄欖油從來不是高階營養食用!在歐美國家也不是。

    油橄欖油營養成分在中國,被商家做了商業化的片面誇大宣傳。

    橄欖油之所以進入中國,並被商家塑造成高階油,僅是商業利潤的需要!

    是因為在中國的整個食用油產業鏈中,現有的大眾熟知的食用油,毛利都很低,對於經銷商來說,賣油還不如賣水賺錢,全靠走量,這就是所謂的“自古糧油一分利”。他們需要一個高毛利的品種,在糧油既有的廣覆蓋的渠道上創造高額利潤,來平衡收益。

    最早把橄欖油批次進口至中國並計劃把它打造成高階食用油的,90年代創歐洲謀生的福建、浙江小規模商人,他們去歐洲唯一目的是尋找新的賺錢機會(在這一點上,完全不同於去美國、加拿大的華人更多是為安全和享受生活),這些閩浙商人,嗅覺靈敏,腦筋靈活,在當地的日常生活中,很快就發現了當地最普通、最常用的橄欖油,對於中國有幾大可炒作的特點:1、源於歐洲,有可炒作的光環;2、華人幾乎不瞭解它,有巨大的講故事空間。

    就這樣,橄欖油來到中國,成了神油!

    如果你去過歐美國家當地的超市,你會發現,貨架上的食用油大致分三大類:

    Olive oil(橄欖油)、Corn oil(玉米油)、Canola oil(芥花籽油)。

    人們買橄欖油回家拌沙拉(如同我們買芝麻油回家拌冷盤),買芥花籽油、玉米油回家煎、炸、烤(他們大多不炒菜)。

    在美國和加拿大,橄欖油售價會貴一些,因為不是地產品,需從歐洲進口,要加關稅和運費,而且橄欖油多是玻璃瓶裝,商品毛重大,運費也比北美常用的PE瓶高很多(玻璃原料歐洲更豐富、便宜,美國、加拿大盛產石油,以石油為原料的PE瓶,就量大價低,且更實用)。

    還要特別提醒的是:現在國內市場的橄欖油,絕大多數在歐美超市是看不到的,是各種商人用各種方法,專為中國追求健康的消費者罐裝的。

    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

    油瓶正面標籤通常是外文的;背面標籤通常是中文或中外文對照的,標籤上擁有一個通常不是9開頭的條形碼,證明條碼是外國的,油也是進口的。

    想一想吧,如果這瓶油在歐美超市貨架上銷售,需要印上中文嗎?中文真的強大到這個地步了嗎?出過國的人們,求你們去找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地車組裝需用哪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