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大

    走步鍛鍊對促進人的血液迴圈,刺激人的大腦,防止骨質疏鬆以及韌帶、肌肉老化萎縮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現在,我們有些人起得很早,睡得很晚,一走步鍛鍊一氣就是兩三個小時,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最近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柏立群撰文說:

    最好的走步鍛鍊是交替走。所謂交替走,就是採用正常走路的步伐,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進行。快走能讓肌肉和韌帶更好地收縮和舒張,改善血運,給神經提供更多的營養,讓神經反應更迅捷。但是一味快走也會造成腿腳各部位的勞損,因此,快走一定時間後,就要慢走來調節,舒緩後再換成快走,以此類推。而倒退走也是很有好處的,它是一種逆受損機制,在一些如膝關節受損的康復訓練中經常用到。能讓平時運用比較少的部位的肌肉、韌帶等得到鍛鍊。同樣,時間長了也不好,需要交替正常行走來舒緩。

    在交替走中,各種走法的持續時間以3分鐘至5分鐘為宜,最好是5分鐘。快步走沒有速度的要求,只要比自己正常步速快即可。總時間長度推薦30~40分鐘,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時間過長反而會加重勞損。如果有人覺得自己體力好,不足1小時的鍛鍊量太小,可以早晚各一次,但每次不要超過1小時,一天最好也不要超過3次。據研究,慢步l小時所消耗的熱量約等於運動員踢45分鐘足球的消耗量。因此,這樣的運動量已經足夠了。

    中老年人不適合健康大步走。現在還流行一種健康大步走,我們認為,健康大步走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力臂越長,力越大。具體到步行上,臂就是腿傾斜時,膝蓋到大腿根與地面垂直線的距離,大步走的時候,力臂比正常步幅要長得多,也就意味著膝蓋、軟骨韌帶、肌肉等承受的壓力和磨損也比正常情況下多很多,這勢必會加重腿部和關節的負擔。大步走的確有著很好的鍛鍊作用,身體好的年輕人可以選擇此種鍛鍊方法,但是,中老年人很承受它給腿部和膝關節帶來的磨損。而這些損傷是不可逆的,一旦嚴重受損,連走路都成問題了,更別談鍛鍊體何況這種鍛鍊方法,體質不是很好的人容易扭傷。

    所以,我們提倡走步鍛鍊應採取交替走或走步與慢跑交替進行的鍛鍊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經常用腦的吃什麼比較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