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73790651880

    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所作出的貢獻而獨自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一份宣告中說,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體內的細胞如何利用基因記憶體儲的資訊生產蛋白質,而理解這一點具有醫學上的“基礎性”作用,因為人類的多種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都與這一過程發生紊亂有關。 真核生物是有細胞核的生物,相比起細菌更為複雜,動物和植物都是真核生物。 科恩伯格現年59歲,目前供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科恩伯格的父親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之一。 將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們發現了RNA(核糖核酸)干擾機制。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發布的公報說,法爾和梅洛獲獎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控制遺傳資訊流動的基本機制”。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將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奇和奧利弗-史密西斯、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們在幹細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佈,將200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以表彰他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日本學者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以及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他們三人在發現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法國和德國的3名科學家因發現導致艾滋病與宮頸癌的病毒分享該獎。這3人分別為發現導致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德華人哈拉爾德•楚爾•豪森,以及發現艾滋病病毒的法華人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5日宣佈,將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以表彰他們“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佈,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共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拉馬克裡希南、施泰茨和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瞭解核糖體的工作機制對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核糖體是生命細胞內的蛋白質生產者。三名獲獎者在各自漫長旅途上尋獲“金鑰匙”,成功破解蛋白質合成之謎的“最後一塊碎片”。 1978年7月25日,隨著世界上第一位“試管嬰兒”在英國的誕生,這項技術被稱為醫學史上的一大奇蹟,開創了生殖醫學領域的新紀元。“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也因此榮獲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卓越研究,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6日宣佈,美國科學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鈴木章共同獲得20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跨專業考計算機研究生的大神,能否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