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咬尾和嚼耳症是豬的一種惡癖行為,現在已成為許多養豬場的一個重要問題。咬尾的情況是最常見的,且常常成群地發生,特別是以斷奶公豬最多。至於嚼耳,發生較少,一般限於剛剛斷奶後和生長期開始的小豬。目前,本病發生的原因還不大瞭解,但根據發病現象分析,可能與環境、氣候條件、營養和其他疾病的繼發有關。豬群密度太大、擁擠,吃食受限制,搶食,圈內沒有墊草,會使發病率增高。有人證明,降低溫度和乾燥、多塵的環境,某些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均能使咬尾的發病率增加。許多營養因素如維生素、鐵、銅、鈣、磷、鎂、食鹽和纖維素的缺乏,以及蛋白質品質不良,均能促進本病的發生。許多臨診與亞臨診疾病,如體內外寄生蟲病也常被認為是本病的病因。
咬尾常常先從一兩頭小豬吸吮或咀嚼其同窩其他小豬的尾巴開始。當尾巴被咬爛後,被咬者就會感到疼痛。被咬爛的尾巴常常吸引同群中其他小豬,於是這種惡癖就在豬群中傳播開來,最後造成大多數小豬的尾巴都被咬掉,剩下一個粗糙而流著血的斷端。尾內有骨骼,被咬後很快發生感染和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壓迫及癱瘓。病菌易發生經血液和淋巴系統的轉移,轉移到肺形成出血性梗死,進一步發展形成膿腫或膿毒血癥,引起死亡;造成部分或全部胴體廢棄。耳朵被咬傷,大多是雙側性的,主要發生在兩個部位,即耳葉與頰相連的耳基部和耳尖。輕度病例,傷勢輕,病變很快癒合,但有些可能會失去整個耳朵,偶爾會對豬有致命危害。
防治方法
如發現有咬尾和嚼耳現象,應立即分析有何激發因素,並迅速予以糾正,通常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限制光照可能有幫助。如圈舍設計允許,放墊草可能是有用的。為防止煩躁,可提供一些玩物,如鏈條、電線、裝飾品、紙品袋、罐頭盒和小木頭片等,讓其啃咬。據說在飲水中加一些食鹽、鎮靜劑,也有一定效果。傷口塗沫一些藥劑,如碘酊、氯化亞鐵溶液、紫藥水等,有助於傷口癒合和防止感染。在出生後頭幾天進行斷尾,是被普遍接受的預防措施。
豬咬尾和嚼耳症是豬的一種惡癖行為,現在已成為許多養豬場的一個重要問題。咬尾的情況是最常見的,且常常成群地發生,特別是以斷奶公豬最多。至於嚼耳,發生較少,一般限於剛剛斷奶後和生長期開始的小豬。目前,本病發生的原因還不大瞭解,但根據發病現象分析,可能與環境、氣候條件、營養和其他疾病的繼發有關。豬群密度太大、擁擠,吃食受限制,搶食,圈內沒有墊草,會使發病率增高。有人證明,降低溫度和乾燥、多塵的環境,某些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均能使咬尾的發病率增加。許多營養因素如維生素、鐵、銅、鈣、磷、鎂、食鹽和纖維素的缺乏,以及蛋白質品質不良,均能促進本病的發生。許多臨診與亞臨診疾病,如體內外寄生蟲病也常被認為是本病的病因。
咬尾常常先從一兩頭小豬吸吮或咀嚼其同窩其他小豬的尾巴開始。當尾巴被咬爛後,被咬者就會感到疼痛。被咬爛的尾巴常常吸引同群中其他小豬,於是這種惡癖就在豬群中傳播開來,最後造成大多數小豬的尾巴都被咬掉,剩下一個粗糙而流著血的斷端。尾內有骨骼,被咬後很快發生感染和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壓迫及癱瘓。病菌易發生經血液和淋巴系統的轉移,轉移到肺形成出血性梗死,進一步發展形成膿腫或膿毒血癥,引起死亡;造成部分或全部胴體廢棄。耳朵被咬傷,大多是雙側性的,主要發生在兩個部位,即耳葉與頰相連的耳基部和耳尖。輕度病例,傷勢輕,病變很快癒合,但有些可能會失去整個耳朵,偶爾會對豬有致命危害。
防治方法
如發現有咬尾和嚼耳現象,應立即分析有何激發因素,並迅速予以糾正,通常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限制光照可能有幫助。如圈舍設計允許,放墊草可能是有用的。為防止煩躁,可提供一些玩物,如鏈條、電線、裝飾品、紙品袋、罐頭盒和小木頭片等,讓其啃咬。據說在飲水中加一些食鹽、鎮靜劑,也有一定效果。傷口塗沫一些藥劑,如碘酊、氯化亞鐵溶液、紫藥水等,有助於傷口癒合和防止感染。在出生後頭幾天進行斷尾,是被普遍接受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