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pddz2910

    槍分主要分為以下2種:第一種是步兵槍,因為既要滿足作戰需求又要有相當的靈活性,多采用木杆,否則太重,作戰時影響士兵反應速度,針對不同的戰術,相應的演化出不同的槍桿長度,比如作為投射武器使用時,宜採用短杆,利於高仰角丟擲,同時槍頭一定要重,槍頭慣性大,飛得遠,扎的狠,同時投射武器不可能只攜帶一支,所以在多支攜帶的情況下,長度要適合人體的高度,太長了背在背上,人無法彎腰跑動,同時無法透過狹窄的地段,還有可能要絆到腳後跟。作為格鬥武器,要使用中等長度,能靈活的抽拉、橫掃,能夠連續的做出許多技術動作,太短的話,在攻擊距離上沒優勢,一寸長一寸強就是這個道理,太長的話,收回槍桿速度太慢,對手可以在收槍的過程中迅速接近使用者,對手站在槍頭的後方就進入了槍的攻擊盲區,槍手就很危險了。作為特戰武器使用,就像水滸中破連環馬的鉤鐮槍,必須使用長槍桿,目的就是獲得較長的攻擊距離,在奔跑的馬匹接近自己之前,迅速鉤斷馬腿,然後撤退。戚繼光抗倭的時候,由於當地民兵在武力和兵器上不及倭寇,所以戚繼光發明的長槍陣,利用長短武器互補的作戰方式,槍桿做的超長,衝鋒時首先長槍進行攻擊,逃過長槍的敵人,進入長槍與長槍的間隙,躲在長槍間計程車兵利用短武器對已經被分隔開的敵人進行逐個擊殺。第二種是騎兵槍,騎兵攻擊主要是依靠馬高速行進產生的慣性刺殺對方,因為騎兵不夠靈活,所以在攜帶保護裝備較多,多數騎兵都會選擇重鎧甲,所以要擊殺對方一定要滿足3個條件,1、足夠的動量,由馬的速度和槍的重量決定,2、有足夠的強度,這時就要使用鐵槍桿了,木製槍桿在戳上重鎧甲的瞬間很可能彎曲斷裂,無法達到攻擊目的,3、足夠的準確度,速度越快,瞄準的機率越低,通常重騎兵都是右手拿槍桿,然後將槍桿的後端夾在腋下來保持穩定,有利於瞄準,槍桿的長度必須遠遠大於兩倍的騎手右臂至馬鼻尖的距離才能確保捅到對方,否者試想一下,兩匹馬接吻的時候你都夠不著對方,所以馬槍會做的很長很長,而木製槍桿的剛度較差,通俗的講就是杆太長的話,槍頭比較重,在馬奔跑的過程中,槍桿會抖來抖去,極不利於瞄準,所以要麼使用粗一點的木槍桿要麼使用鐵槍桿來保持剛度。實際馬槍在中國歷史上發展的並不好,我們沒有重灌騎兵的傳統,那是歐洲的專利,中國軍隊更看重的是馬刀和騎射,這也是由於多年與北方少數民族作戰總結出來的,北方的少數名族都是遊牧生活,他們最缺的就是鐵,所以鎧甲基本上以皮革為主,沒有重甲騎兵就沒有重騎槍,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運動後,中國的騎兵增加兩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第一個就是學會了穿褲子和用馬鐙(華人以前不分男女,全是裙子,而且據考還沒有內褲,馬是用來拉戰車的,騎馬打仗都得變太監),第二個就是學會了在移動中射箭(此前作戰,攻擊方部隊排陣將盾牌頂在頭上前進,防守部隊排陣朝天放箭,箭雨如蝗啊!可是少數民族馬跑的忒快,朝天射一片,最後也扎不著幾個人,所以戰術就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蝦一畝一般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