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梨樹荔枝
-
2 # 雲水鑫淼
那時人口不多,活動範圍有限,大部分還是原始森林的狀態,野生動物很多。那時氣候溫暖溼潤,植物繁茂,適合大象和其他動物的生存,所那時出現大象很正常。只是後來隨著人口增多,戰亂增多,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不知是大象遷移了,還是被滅了,現在基本都在雲南和東南亞國家了。
-
3 # 歷史原來這麼好玩
現代考古證明,在商代,今天的河南地區的氣候和環境與今天大為不同,溫暖溼潤,遍佈叢林,大量的中華象是當時的普通物種;
從商王武丁妻子婦好墓以及其它的商代墓葬中出土的甲骨文的內容考證,商朝的大象是僅次於馬匹的重要家畜。
生活中大象用於運輸物品,耕田;在軍事中用作專門作戰的象戰;戰象背部的戰樓上計程車兵用弓箭射擊,這時候的戰象無疑就類似於現在的坦克。
而商朝象陣的實力在帝辛時期,也就是商紂王時期達到頂點,擁有戰象千餘頭,是中國歷史上擁有過最強大的象軍。
一是商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氣候比今天總體要溫暖多雨,由於當時溫暖多雨導致當時中原地區森林草原密佈,而且小的江河湖泊眾多,給飛禽走獸提供了生存的優越環境。在河南殷墟的發掘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象的骸骨化石。而商代的甲骨文記載在一次狩獵中捕獲老虎3只,大象10只的記錄,而當時的商代活動區域主要就在中原地區,所以這充分證明當時中原地區已經有大象、老虎等大型動物的存在。所以當時的中原地區的氣候並不是今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而更多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
二是當時經濟社會並不是很發達,人們對自然的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人類還經常遭受大型動物的襲擊,所以由於狩獵技術有限,也沒有大規模的獵殺動物,這也是導致大象還存在的客觀原因。《呂氏春秋》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意思是商朝人還騎大象去打仗。
而隨著氣候的變冷,使大象不斷南遷,最遲到宋朝時期,大象就已經在中原地區滅絕。《宋史》記載的野生大象踐踏民田的記錄,基本就是史書最後一次記載大象在中原的活動。加之古人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對森林荒地的不斷開墾,以及大規模的狩獵活動,導致大象的生存空間也不斷的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