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生”這個字其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果實未成熟的狀態,另一種是指果實未經過燒煮等烹飪過程前的狀態。
在番茄還處於青綠色未成熟的階段時,番茄裡面含有一種毒素叫做龍葵鹼,又名茄鹼、龍葵毒素、馬鈴薯毒素,這是由葡萄糖殘基和茄啶組成的一種弱鹼性糖苷。龍葵鹼主要是透過抑制膽鹼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醯膽鹼不能被清除而引起中毒的。
龍葵鹼對胃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對中樞神經有麻痺作用,尤其對呼吸和運動中樞作用顯著,還對紅細胞有溶血作用,可引起急性腦水腫、胃腸炎等。
而且龍葵鹼熱穩定性強,要到285℃以上才會分解,但我們一般的家庭烹飪條件是達不到這樣的溫度的。
所以,未成熟的番茄即使煮熟以後也同樣不宜食用,因為其內部的龍葵鹼毒素並不能夠被分解掉。
除了未成熟的番茄中有龍葵鹼,龍葵鹼還廣泛存在於馬鈴薯、茄子等茄科植物中。馬鈴薯中龍葵鹼的含量隨品種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含量在0.005%~0.01%之間,會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含量逐漸增加。
馬鈴薯發芽後,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鹼含量高達0.3%~0.5%,人只要食入0.2~0.4g龍葵鹼即可引起中毒。所以發芽後的馬鈴薯也是堅決不能食用的。
在明白了未成熟番茄的龍葵鹼危險之後,我們再把目光投向成熟的番茄。
成熟的番茄能生吃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鮮食番茄可以獲得較多的維生素C,一些營養學家認為,每天只要生食100~200g成熟的新鮮番茄,就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其淡淡的酸味還有生精止渴、消食開胃的作用。
不過生食番茄還是需要注意一些細節的:比如不宜空腹食用大量番茄;有急性腸胃炎、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病人不宜吃番茄,以免病情加重;更不能食用腐爛變質的番茄,以防中毒。
首先“生”這個字其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果實未成熟的狀態,另一種是指果實未經過燒煮等烹飪過程前的狀態。
在番茄還處於青綠色未成熟的階段時,番茄裡面含有一種毒素叫做龍葵鹼,又名茄鹼、龍葵毒素、馬鈴薯毒素,這是由葡萄糖殘基和茄啶組成的一種弱鹼性糖苷。龍葵鹼主要是透過抑制膽鹼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醯膽鹼不能被清除而引起中毒的。
龍葵鹼對胃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對中樞神經有麻痺作用,尤其對呼吸和運動中樞作用顯著,還對紅細胞有溶血作用,可引起急性腦水腫、胃腸炎等。
而且龍葵鹼熱穩定性強,要到285℃以上才會分解,但我們一般的家庭烹飪條件是達不到這樣的溫度的。
所以,未成熟的番茄即使煮熟以後也同樣不宜食用,因為其內部的龍葵鹼毒素並不能夠被分解掉。
除了未成熟的番茄中有龍葵鹼,龍葵鹼還廣泛存在於馬鈴薯、茄子等茄科植物中。馬鈴薯中龍葵鹼的含量隨品種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含量在0.005%~0.01%之間,會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含量逐漸增加。
馬鈴薯發芽後,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鹼含量高達0.3%~0.5%,人只要食入0.2~0.4g龍葵鹼即可引起中毒。所以發芽後的馬鈴薯也是堅決不能食用的。
在明白了未成熟番茄的龍葵鹼危險之後,我們再把目光投向成熟的番茄。
成熟的番茄能生吃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鮮食番茄可以獲得較多的維生素C,一些營養學家認為,每天只要生食100~200g成熟的新鮮番茄,就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其淡淡的酸味還有生精止渴、消食開胃的作用。
不過生食番茄還是需要注意一些細節的:比如不宜空腹食用大量番茄;有急性腸胃炎、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病人不宜吃番茄,以免病情加重;更不能食用腐爛變質的番茄,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