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兒十五世孫布林海,遊牧呼倫貝爾,領有烏拉特部。後分烏拉特為三部,由布林海長子賴噶之孫鄂木布,五子巴爾賽之孫圖巴、重孫色稜分領其眾。天聰七年(1633年)烏拉特三部歸附清朝,定牧界於大興安嶺南麓西拉木倫河一帶。嗣後,從徵明朝、察哈爾、北韓,平定騰機思叛亂,屢建奇勳。順治五年(1648年)敘功,以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以圖巴掌中旗,皆封鎮國公;以色稜子巴克巴海掌後旗,封輔國公,各授札薩克,詔世襲罔替,是為烏拉特三公之祖。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烏拉特三公旗從西拉木倫河西遷至穆納山(烏拉山)一帶駐牧,以加強邊疆戍衛,烏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歷史。三個旗縣是同族關係不分界線,旗址在哈達門舊址。因為烏拉特前旗衙門在西,所以叫西公旗。乾隆30年(1765年)烏拉特前旗的衙門遷到哈拉汗補隆(在後套地區屬鄂爾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滅了西夏,成吉思汗死了後留下的)。民國初烏拉特前旗隸屬五原縣,仍然是旗縣並存,民國14年,在大佘太設立大佘太治局,民國20年改為安北縣治局。解放後1950年7月10日,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縣委、政府成立;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縣併入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前旗的駐地遷到了新安鎮,歸河套行政區管,後來河套行政區改為巴彥淖爾盟。1954年6月,撤消了綏遠省(今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歸內蒙古行政區烏蘭察布盟;1959年9月烏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遷到西山咀鎮(古名叫鉗耳咀,清朝後叫西山咀)。1960年3月,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1963年11月又劃歸巴彥淖爾盟。
【歷史沿革】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兒十五世孫布林海,遊牧呼倫貝爾,領有烏拉特部。後分烏拉特為三部,由布林海長子賴噶之孫鄂木布,五子巴爾賽之孫圖巴、重孫色稜分領其眾。天聰七年(1633年)烏拉特三部歸附清朝,定牧界於大興安嶺南麓西拉木倫河一帶。嗣後,從徵明朝、察哈爾、北韓,平定騰機思叛亂,屢建奇勳。順治五年(1648年)敘功,以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以圖巴掌中旗,皆封鎮國公;以色稜子巴克巴海掌後旗,封輔國公,各授札薩克,詔世襲罔替,是為烏拉特三公之祖。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烏拉特三公旗從西拉木倫河西遷至穆納山(烏拉山)一帶駐牧,以加強邊疆戍衛,烏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歷史。三個旗縣是同族關係不分界線,旗址在哈達門舊址。因為烏拉特前旗衙門在西,所以叫西公旗。乾隆30年(1765年)烏拉特前旗的衙門遷到哈拉汗補隆(在後套地區屬鄂爾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滅了西夏,成吉思汗死了後留下的)。民國初烏拉特前旗隸屬五原縣,仍然是旗縣並存,民國14年,在大佘太設立大佘太治局,民國20年改為安北縣治局。解放後1950年7月10日,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縣委、政府成立;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縣併入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前旗的駐地遷到了新安鎮,歸河套行政區管,後來河套行政區改為巴彥淖爾盟。1954年6月,撤消了綏遠省(今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歸內蒙古行政區烏蘭察布盟;1959年9月烏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遷到西山咀鎮(古名叫鉗耳咀,清朝後叫西山咀)。1960年3月,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1963年11月又劃歸巴彥淖爾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