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主前四百年左右,所有的舊約經卷即已完成。到了主前三世紀,居住在埃及亞力山卓的猶太人,開始將希伯來文聖經翻譯成希臘文。首先是摩西五經譯本,約完成於主前二百七十年左右;以後有其它經文的翻譯,歷時約一百五十年始告完成。這是最早的聖經譯本。又有一本亞里斯提書信(Letter of Aristeas)傳言,此譯本乃由七十二位精通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學者所譯成,是以稱之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是聖經最早的譯本。

      羅馬帝國統一地中海列國,遂有聖經譯為拉丁文之舉,但語既粗俗,又多荒謬。到了主後三百八十四年,教父耶柔米(Jerome)將拉丁文新約修訂並重譯,於主後三百八十八年完成;復據希伯來原文舊約聖經翻譯為拉丁文,於主後四百零四年完成。此即後世統稱之武加大(Vulgate)譯本,『武加大』原文乃通俗意,所以又稱為拉丁通俗譯本,直至今日仍為天主教所採用。

      到路德馬丁改教之初,其首要的工作,即將聖經翻譯為德文;斯為聖經廣譯各國文字之始。至於英文聖經,在英國首先有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將武加大譯本的新約譯成英文,之後有廷德勒(William Tyndale)等人從事翻譯。但因譯本紛歧,英王詹姆士一世(James Ⅰ)遂於主後一六○四年,成立譯經委員會,集合五十位學者從事翻譯工作,於主後一六一一年出版欽訂英文譯本(King James Version)。該譯本英文語意流暢,復忠於原文,逐漸成為基督徒接受的標準英文聖經譯本。

      後因在原文及古卷之研究上的進步,至主後一八七○年,又有近百位英美學者成立委員會,將其重新修訂,於一八八一年完成新約,一八八五年完成舊約,此即為坊間通行之英文修訂本(Revised Version)。委員會於完成後,將全部經文從英國以電報傳至美國,再經一些字彙的修訂,於主後一九○一年,在美國出版為英譯美國標準本(American Standard Verison)。該譯本相當忠於原文,故後來中文各種譯本之內容,約有百分之九十五均與其相符合。

      中文譯經

      中文譯經的工作,最早有天主教的利瑪竇(Matteo Ricci)等,在中國翻譯詩篇和四福音書。爾後,有馬禮遜(Robert Morrison)於主後一八○七年,到中國佈道,藉華人梁亞發,將聖經譯為中文,於主後一八二三年出版。復有多種中文譯本逐漸問世,都是文言文版本。

      一八八五年,在東北一帶佈道的宣教士楊格非(John Griffith),首先用半白話體裁翻譯聖經;一八八九年,正式首次出版白話文聖經。一年後,基督教在中國各宣教機構,聯合在上海召開宣教士大會,熱烈討論中文聖經翻譯之事,由七位學者組成翻譯委員會負責。歷經二十八載,於主後一九一九年,完成全部官話和合譯本之翻譯,語體優美遠勝其它譯本,廣為使用直至今日。主後一九三九年修訂後,改名為國語和合本,簡稱為和合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風兒什麼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