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自唐朝滅亡後,中國大地上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局面,動盪不堪,戰爭不斷,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熱。
之所以,歷史上很少提及五代十國,主要原因有:
歷史過於破碎,缺乏主線人物:五代十國從朱溫於907年在東京開封府建立後梁開始,到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標誌結束。五代一共五十三年曆史,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竟然出現了九姓十四帝。如此頻繁的改弦易幟,除了可以跟東晉十六國相比,在其他歷史階段實屬少見。頻繁的更朝換代,讓整個歷史看起來十分破碎、很亂。今天我們去回顧那段歷史,從始至終,很難找到一個主線人物,可以把五十三年的歷史串起來,看著看著就容易找不到方向,人物之間,沒有承上啟下的關係,那些活躍於五代十國的人物,大多是末路英雄,曇花一現。
時間太短,存在感不高:五十三年,時間太短,如果持續時間在長點,那麼必然知名度會很高。但是可惜,出現了這麼多政權的歷史時期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多年。這樣一來,它就更加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這點,可以看看各個國的延續時間就知道了。後梁(907年—923年);後唐(923年—936年);後晉(936年—947年);後漢(947年—950年);後周(951年—960年)。前蜀(907年—925年);後蜀(934年—966年);南吳(902年—937年);南唐(937年—975年);吳越(909年—945年);閩國(923年—936年);南楚(907年—951年);南漢(917年—971年);南平(924年—963年);北漢(951年—979年)。每個朝代都短命,屁股沒坐熱就被轟下臺了,能有什麼值得提及?
歷史簡單,均沒有建樹:五代十國各個皇帝都在忙著爭地盤打仗,很少有時間騰出手來發展經濟、文化、科技,換句話說,他們除了打仗,並沒有什麼值得可以去記載的。那些皇帝,頂多算大軍閥。
五代十國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過度時期,相當於一個轉折點,它唯一的貢獻就是為中國官制發展開啟了嶄新的紀元。
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自唐朝滅亡後,中國大地上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局面,動盪不堪,戰爭不斷,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熱。
之所以,歷史上很少提及五代十國,主要原因有:
歷史過於破碎,缺乏主線人物:五代十國從朱溫於907年在東京開封府建立後梁開始,到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標誌結束。五代一共五十三年曆史,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竟然出現了九姓十四帝。如此頻繁的改弦易幟,除了可以跟東晉十六國相比,在其他歷史階段實屬少見。頻繁的更朝換代,讓整個歷史看起來十分破碎、很亂。今天我們去回顧那段歷史,從始至終,很難找到一個主線人物,可以把五十三年的歷史串起來,看著看著就容易找不到方向,人物之間,沒有承上啟下的關係,那些活躍於五代十國的人物,大多是末路英雄,曇花一現。
時間太短,存在感不高:五十三年,時間太短,如果持續時間在長點,那麼必然知名度會很高。但是可惜,出現了這麼多政權的歷史時期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多年。這樣一來,它就更加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這點,可以看看各個國的延續時間就知道了。後梁(907年—923年);後唐(923年—936年);後晉(936年—947年);後漢(947年—950年);後周(951年—960年)。前蜀(907年—925年);後蜀(934年—966年);南吳(902年—937年);南唐(937年—975年);吳越(909年—945年);閩國(923年—936年);南楚(907年—951年);南漢(917年—971年);南平(924年—963年);北漢(951年—979年)。每個朝代都短命,屁股沒坐熱就被轟下臺了,能有什麼值得提及?
歷史簡單,均沒有建樹:五代十國各個皇帝都在忙著爭地盤打仗,很少有時間騰出手來發展經濟、文化、科技,換句話說,他們除了打仗,並沒有什麼值得可以去記載的。那些皇帝,頂多算大軍閥。
五代十國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過度時期,相當於一個轉折點,它唯一的貢獻就是為中國官制發展開啟了嶄新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