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龍村116

    古今字義有差異。古文的“窮"與“通“相對,不通也。指“道"不通,身不通。與今天的貧窮不是一碼事。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安,安則久,是說既有的辦法(或者政策)行不通了,就該變革,變革產生活力和興盛,興盛帶來安定,安定走向持久。這是大綱。安分守已是保守思想,苟且行為。真正希望不變的是些什麼人呢?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只要他們淫靡奢侈,哪顧別人的死活!所以要變,要革,不能遷就和姑息既得利益者的抗拒。

    淺陋之見,僅代表個人觀點。

  • 2 # 豫州劉志遠

    當然是窮則思變。

    窮則思變是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比喻行不通沒辦法時就設法改變現狀,出自《周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說文解字上釋義,窮:極也。是指事物到了盡頭。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中國的古老經典《黃帝內經》上關於“生、化、極、變”的事物發生發展規律是這樣論述的:“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意思是:物之生從化而來,物之極由變而來,即新的事物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化”的過程,而舊事物由小到大發展到盛極的過程,也就是變的過程。

    這是中國古聖人從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闡述窮則思變的道理。

    再看《周易·繫辭》是怎麼論述窮則思變的,“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釋義:《易經》的道理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變化就能通達,通達就能保持長久。黃帝、堯帝、舜能遵循這一原理,所以自會得到天的保祐,吉祥而無不利。他們不必辛勞奔波,垂衣拱手無為無作便天下大治,這大概是取法乾坤兩卦的卦理而來的。將樹木挖空做成船,削木製成槳,船槳的便利在於渡過原本無法通行的河流而到達遠方,使天下得到利益,這一發明大概是取法渙卦而來的。穿牛鼻而將牛馴服就能牽引重物,騎上馬就可以到達遠方,從而使天下人得到便利,這大概是取法隨卦而來的。

    取法《周易》智慧,我們應當窮則思變。

  • 3 # 一株吊蘭

    窮,應當而且必須思變

    安分守己不是思變的反義詞,思變也不代表不安分守己。這個題目有些誤區。

    不可否認,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還有一小部分人,他們完全躺在扶貧政策上,沒有進取之心、更沒有感恩之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有一個貧困戶,五十多歲,鰥戶,好胳臂好腿的,家裡從來不打掃,鍋底下很少起火。整天遊蕩於街頭巷尾,遛到誰家吃誰家,搞的左鄰右舍都很煩。有一次,幫扶人問他最近有什麼困難,你猜,他是如何回答的。他回答說,黨的扶貧政策就是好,我能吃上飯喝上一點小酒了,感謝黨和政府啊!不過,能給我說一個老婆經更好了!

    (延安時期,農村改造二流子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G高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