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火箭熱點

    瑪麗·馬汀

    瑪麗·馬汀(Mary Martin),1913年11月11日出生在得克薩斯州,演藝明星。

    瑪麗·馬汀曾2次獲得託尼獎,代表作有《彼得·潘》《音樂之聲》等。

    1935年,瑪麗·馬汀和丈夫哈格曼離婚後,馬汀決心要重新進行人生的規劃和定位。為了尋找更為廣闊的表演舞臺,馬汀開始在各地展示她那美麗的歌喉,她先後在達拉斯的廣播中和洛杉磯的夜總會進行表演。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夜總會的表演打動了一位音樂劇的製作人,在他的舉薦下,馬汀得以在他的一部劇作中出任一名合唱演員。儘管這部作品沒有公演,但是它畢竟開啟了馬汀的音樂劇之門。緊接著,馬汀有幸參加了當時的名作曲家科爾·波特的《遠離我》(Leave It To Me),並且在劇中扮演一個角色,正是憑藉著在這部作品中的出色表現和那首傳遍全國的“My Heart Belongs to Daddy”開始引起了百老匯的注意。

    1939年,瑪麗·馬汀同派拉蒙影業公司簽約出演電影《征服者赫伯特》(The Great Victor Herbert)。在1939年到1942年短短4年的時間內,她為派拉蒙先後演出了十餘部電影,這不僅豐富了她的表演經驗,更為重要的是,馬汀也開始成為一位實力派的演員。 在此期間,她還為廣播電臺如NBC和CBS做節目,這進一步提升了她的知名度。

    1951年,遷往倫敦,繼續《南太平洋》的國際巡演。 在50年代裡,馬汀活躍在舞臺和銀幕上,她演出的劇目主要有“The Skin of our Teeth”、《安妮,拿起你的槍》(Annie Get Your Gun)和《彼得·潘》(Peter Pan),尤其是在《彼得·潘》中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了第一個託尼獎,隨後她又憑藉著在《音樂之聲》扮演的瑪麗為自己帶來了第二個託尼獎。她也因此成為整個50年代最為走紅的女明星。

    在結束了1965年到1966年的《你好,多莉》的巡演後,馬汀立刻投入到《我願意,我願意》的排演中,她和羅伯特·普瑞斯頓(Robert Preston)聯袂出演劇中的男女主角,並且在該劇取得成功之後開始了1968—1969年的北美巡演。 進入70年代以後,馬汀和丈夫哈里蒂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他們在巴西的農場中,哈里蒂在1973年3月3日去世。這對於馬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從此她告別了舞臺很長一段時間來撫平內心的傷痛。

    1978年,已經年近花甲的馬汀重新回到了百老匯並且在一部喜劇作品中露面,隨後她又主持了1981年的系列公益性電視節目《Over Easy》,在從一次嚴重的車禍中恢復過來之後,馬汀和卡羅爾·錢寧參加了在1986年舉行的有傑出成就女藝術家巡迴演出。

    1989年,瑪麗·馬汀被約翰 F·肯尼迪中心評為世紀表演藝術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範世琦演的《可惜不是你》這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