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京寧
-
2 # 盞心
賓館和酒店一般是一體化的,人們叫習慣了,賓館帶有餐飲,餐飲同樣帶有住宿,至於賓館叫酒店,我覺得只是個稱呼,是個名字!代表一個位置,一種檔次!
-
3 # 小刀06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一個Hotel單詞,在中國就被翻譯成旅館、客棧、賓館、酒店、飯店等詞,漢語真是博大精深啊,怪不得漢語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難學的語言。
酒店一詞在中國的用法也很靈活,專門賣酒的商店可以叫酒店,只提供餐飲服務的飯館可以叫酒店,只提供住宿服務的旅店可以叫酒店,餐飲住宿娛樂都提供的綜合場所也可以叫酒店。現在酒店一詞在住宿業被廣泛使用,好像不叫個什麼酒店就低人一等一樣,規模大的,還會在酒店前面加一個“大”字。
建國後,一般地方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叫招待所,也有叫賓館,飯店(雖叫飯店但也提供住宿服務,有時候漢語的使用真的很有意思),比如較出名的有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崑崙飯店,建國飯店,上海國際飯店等。
點選右上角“關注”,探討更多的酒店話題酒店一詞流行於改革開放以後,越來越多的私人進軍住宿業,起名也呈現多樣化。一般認為酒店一次詞來源於南方,它和賓館、飯店比起來,更具浪漫色彩,被更多的人接受,這可能和中國的酒文化有關,儘管有的酒店不賣酒,還有的小酒店,連早餐都不提供。更有意思的,中國很多酒店,比如多數連鎖酒店,翻譯英語時就不叫hotel了,改叫inn(旅館)。
-
4 # 三姐姐
細想想還真是的,我們旅行中經常入住的一些賓館名字偏偏不叫某某賓館,卻叫某某大酒店,還有的叫做某某飯店。
我覺得,賓館也好,酒店也好,於中國而言,在古代,這些地方最早是叫客棧的,客棧是面向大眾百姓經營的。還有一種叫作驛站,是為政府和官兵服務的。當然還有一種叫行轅,那是皇家專享的地方。
隨著發展,許多客棧不僅可以住宿還提供餐飲服務,比如後院供旅客住宿,前邊的酒樓經營餐飲。飯店和酒店應該都是在民國時期進入到中國這個行業的。因為能吃飯又能住店,就叫飯店。酒店,自然也不例外,可以喝酒,可以吃飯,可以住店,就稱為酒店。
也可以說飯店和酒店都是舶來品。中國的第一家飯店大概是英華人於1900年在北京東交民巷附近創辦的六國飯店,還有法華人辦的北京飯店,上海的和平飯店是猶太商人建於1929年的,這些飯店在那個年代屬於中國最知名的豪華旅店。
而酒店應該是從在港澳地區舶來的,在廣東地區較常愛叫“酒店”,比如香港大酒店、半島酒店等等。
新中國成立之後,酒店和飯店曾一度消聲滅跡,出現在我們視野裡的一般都是旅社、旅館、旅店等,要麼就是招待所。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的飯店、酒店才重新興旺起來。
有人認為賓館、酒店、飯店代表檔次高低的區分,其實酒店管理行業並沒有這種規定,一個小山溝裡的破賓館可以取名 “山溝溝賓館”也可以叫“山溝溝大酒店”或著叫做“山溝溝大飯店”,並不代表酒店就比飯店檔次高。而衡量賓館酒店檔次高低的是酒店的星級標準。
-
5 # 斯里蘭卡小妞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絕大多數“酒店”被稱作招待所、旅館、賓館、飯店等,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酒店”出現在身邊,甚至小型的民宿或者農家樂也可以掛上“xx大酒店”的牌子。到底“酒店”一詞是怎麼來的?到底與“酒”有沒有關係?還是挺值得研究的。
中國的歷史上是沒有“酒店”一詞的,曾經供遠行客人投宿的地方被稱作“驛站”、“逆旅”、“旅館”、“蕃坊”、“四方館”、“迎賓館”或者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的“客棧”,到了近現代中國才逐漸出現上文提到的“賓館”、“飯店”、“招待所”等,而“酒店”一詞可能是從英文“Hotel”翻譯過來。
其實以前西方與中國一樣,為旅客提供款待的設施都是相對簡單的“客棧”或“旅館”。到了18世紀法國貴族在鄉間建造了豪華的別墅接待貴賓,這個豪華別墅旅館被稱作hôtel,其目的只是為了接待而非盈利。後來,這個法語詞彙被英國上流社會引入並傳播開來,演變成今天的“Hotel”。之後,西歐和北美的“旅館”開始沿用“Hotel”一詞,商業酒店開始興起,“Hotel”也逐漸的標準化。其實,在西方酒店業還有眾多的詞彙,比如Resort、Motel、Hostel、Guest House、Inn、Suite、Rooms等等。
Hotel與Motel、Hostel、Guest House、Inn等有著很多的不同,一個標準的Hotel,一般除了包括舒適、設施齊全的客房外,還要包括餐廳、會議室、娛樂室、健身房、游泳池以及配套商店外。當然,現在有一些小型精品酒店受條件設施,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設施,但是作為一個Hotel必須要提供住宿和餐飲設施。
我覺得中國關於“酒店”的說法可能是源自港澳及中國南方地區,因為早期中國修建的高檔住宿設施,更多稱為“飯店”或者“賓館”,而普通的則被稱為“招待所”、“旅館”、“旅店”等。隨著改革開放,住宿行業開始私有化以及西方的酒店集團進入,它們因為不僅提供住宿,還提供餐飲服務,逐漸的“酒店”開始取代“飯店”和“賓館”並一直沿用下來。
由於在中國“酒店”泛指提供住宿的場所,所以會出現題者的疑問。我們可以看出,Hotel一詞起初是指的是具有一定規模、一定檔次的住宿場所,不僅擁有客房,還要擁有餐廳,必然會提供“酒”,而達不到“Hotel”標準的,可能被稱為Motel、Hostel、Guest House等。所以說,“酒店”應該不光提供酒,還會提供完整的服務設施和服務。
回覆列表
賓館並不賣酒,只是個住宿的地方,為什麼又叫酒店呢?
酒店一詞,在中國古代就已有之,但我們今天所說的酒店,嚴格說來也算是一種舶來的用法。
經常看武俠劇和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古代人外出時遇到天黑會投宿客棧,客棧基本就等同於我們今天的賓館,一般是前店後宿。就是前面是吃飯喝酒的地方,後面樓上是住宿的房間。例如《武林外傳》裡的同福客棧。
此外,古代還有一種只提供吃飯打尖的地方,叫酒肆也叫酒店或酒家。如杜牧那句流傳最廣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時的酒肆、酒店、酒家都差不多等同於我們今天的飯店(不包含大飯店)。
按照歷史朝代來簡單屢一下,這種既能住人又提供酒菜飯食的場所,最早從殷商時期就有了,那時分為兩類,專門接待官員的叫驛站,接待民眾的叫逆旅。到秦漢時叫旅館,魏晉時期接待外賓的驛站叫四夷館,唐宋時期叫四方館或會同館。清摸民國時期,開始有了現代酒店的雛形,名字也改為了飯店,如最有名的和平飯店。
上面說的是中國,再來看看世界範圍的發展情況。
我們今天說的飯店、賓館、酒店,在英語中對應的主要是hotel。19世紀初,隨著歐洲率先邁入工業時代,第一家豪華旅館別墅在法國建成。建設和裝修都很豪華。但這不是誰都能住的,接待物件主要是王公貴族、達官顯貴、商人、上流社會度假者,接待目的為非盈利,常建於城市,鐵路沿線。
第一家對社會公眾開放的商業酒店,直到二戰時期才出現,最早出現在美國。為人們提供舒適便利清潔的服務,主要是住宿為主,因為西方人喜歡喝紅酒泡酒吧,所以這些地方也會提供酒吧和酒品服務。
隨著歐洲人來到東南亞征服這裡,並帶來了西方的生活方式,馬拉西亞、新加坡等地也相繼出現了這種hotel,於是當地華人中慢慢有了漢語酒店的叫法。這樣看來,酒店這個名字其實跟酒還是有些關係的,不過這個酒更多指的是紅酒等洋酒。
建國後,中國各種飯店、旅館、賓館也都先後發展起來。像北京的北京飯店、王府井飯店、東華飯店、南京的金陵飯店等,那時條件最差只提供住宿的叫旅館,條件稍微好一些的叫賓館,條件最好最豪華既提供住宿又提供飯食的叫大飯店。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各種新鮮的事物湧入中國,各類新叫法新名詞也開始出現,一些出國國留過洋的人,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開始使用酒店這種說法。有了第一批人,後面很快有更多人逐漸使用起來。酒店就這樣慢慢跟賓館、旅館、飯店混用起來。
到今天,由於仍然沒有統一規範,使用仍然是混亂的。我家樓下一個家庭旅館打出的招牌都是某某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