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鯨魚從陸地跳進海洋生活了數千萬年,也沒有進化出鰓。生物適應環境方式千千萬,在水中並不一定需要鰓,不過進化又是隨機的,適應海洋生活沒準會產生其它呼吸方式。

    人類受精卵的發育過程很好地體現了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多細胞到複雜的組織細胞形態構成複雜的多細胞生命體,而且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鳥類等脊椎動物的胚胎早期發育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這也體現了進化是系統發生的,若追根溯源人類的祖先已經沒有疑問是海洋生物。受益於地球整體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當大氣中氧濃度上升以及臭氧層形成之後,Sunny紫(波長短,可以作用於生物的基因和蛋白)外線被大量地過濾,給了生物在陸地上生存的環境條件,由於生存競爭,生物爬向陸地擴大生存空間。

    在人類胚胎髮育的第6周左右,在大約下頜、類似於魚鰓的位置,會產生一些褶皺,稱之為鰓裂,在魚類等脊索動物中,這個結構是終生存在的,隨著胚胎髮育成為鰓,鰓絲可以過濾水中的氧氣供給細胞呼吸,部分氣體從鰓吸收轉入鰾用於控制身體的上浮和下潛;其他脊索動物的鰓裂只在胚胎的某些期存在,隨著胚胎髮育而慢慢地消失;無脊椎動物的鰓不位於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軟體動物的櫛鰓以及節肢動物的肢鰓、尾鰓、氣管等。人類的遠足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長出了肺部,肺部可以容納空氣,豐富的肺泡毛細血管也使這類脊索動物具有高效的呼吸方式,因此肺成為陸地脊索動物共有的器官。

    一般來說,生物進化的歷程是隻有進沒有退的,儘管人類的遠祖可能是具有鰓的,但是隨著進化決定鰓的基因慢慢地消失了或者失去作用了,而基因的變化是隨機的,隨機的變化如何保證出現曾經所具備的基因?所以即便人類重新返回海洋生活,也基本不可能重現祖先所擁有的與鰓相關的基因組。沒有相應的基因組,也就無法重現相應的性狀,人類種群中的那些所謂的返祖案例,其實不是重現了遠祖的基因,而是因為原本已經沉寂的基因的功能偶然的重現。

    鯨魚就是很好的例子,基因證據顯示鯨魚和河馬有一定的親緣關係,河馬喜歡潛水、鯨魚更是生活在海洋中,它們和人類都具有共同的遠祖,是同一種爬上岸的擁有原始肺部的脊索動物,但是河馬沒有產生鰓,依舊是靠肺呼吸,鯨魚也沒有進化出鰓,不過它們的鼻孔倒是到了腦袋背部,這使鯨魚只要貼近海面就能呼吸,不需要將半個身子露出海面。

    在電影《未來水世界》中刻畫了一個長出鰓的人物,神奇的是隻有他一個人是這樣,這是不符合生物規律的,生物的進化都是以種群為單位,若能進化出鰓,則會是很多人都有的。現在的人類就算是再次回到海洋生活,也大機率不會再長出鰓,但像鯨魚一樣,在海洋生活久了,沒準會進化出另外的呼吸方式甚至呼吸系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狂犬病為什麼會學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