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
原文: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譯文: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擴充套件資料
此句的背景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
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魏徵去世後朕派人到他家裡,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只有前面幾行,稍微可以辨認。
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只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
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
原文: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譯文: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擴充套件資料
此句的背景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
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魏徵去世後朕派人到他家裡,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只有前面幾行,稍微可以辨認。
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只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