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89701024573

    這首詩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色,描寫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擴充套件資料

    在杜甫六十多年的生命歷程中,除了青少年時代,大概就只有在成都草堂期間,才獲得過一段短暫安寧的生活。

    安史之亂後期,杜甫歷經千辛萬苦來到蜀中,在當地的地方官、他的朋友嚴武的幫助下營建了草堂,結果沒過多久又碰上蜀中叛亂,杜甫避亂去了梓州、閬州(今四川三臺、閬中)等地,直到代宗廣德元年(763),叛亂平定,安史之亂也終於結束,杜甫才回到成都草堂。

    此時的杜甫心情應該是愉悅的。當生機盎然的春天來到的時候,草堂周圍的一切也都變得美不勝收。杜甫以他出色的彩筆,繪而成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蘇軾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這和他稱讚王維“詩中有畫”是差不多的意思,都是指詩歌有生動的畫面感,從這兩句來看,確實如此。

    首先在於顏色詞的使用。畫面感是一種視覺效果,人的眼睛最先感受到的往往是顏色。這兩句所呈現出來的顏色:黃、翠、白、青,形成了非常明媚的視覺效果。唐代很多著名詩人都是描寫顏色的高手。

    例如同樣擅長營造畫面感的著名詩人王維,有同樣是描寫白鷺和黃鸝的名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這聯詩的特點在於,不僅有“白”與“黃”的亮色,還有“陰陰夏木”的濃郁到發暗的綠,從而形成明暗色調的對比。

    韋應物《滁州西澗》亦如此:“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黃色成為幽草深樹當中的一點亮色,分外醒目。杜甫這兩句則全是亮色,用“翠柳”、“青天”來映襯黃鸝、白鷺。“翠柳”說明不是剛長出鵝黃嫩柳的初春,而是春意已濃。

    但柳樹不同於可以“翠葉藏鶯”的梧桐槐柏之類,它的嫋嫋下垂的枝條不會遮掩黃鸝的身影,所以詩人看得很清楚:“翠柳”上有“兩個”黃鸝。黃綠相襯,顏色明豔。“白鷺”的背景則是“青天”。“青天”是碧藍的天。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說:“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也是以“白鷺”襯“青天”。這“白鷺”其實只是一個洲名,詩人眼前所見不一定真有白鷺,不過文字的妙處就在於它引導我們想象,我們在想象中會有一種下意識的顏色感,這又是繪畫這樣的視覺藝術所不及的了。

    不過在杜甫詩裡,卻是描繪了真實的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形成一派明媚的畫面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中華紅色經典朗誦的詩詞讀稿,朗讀時間在5分鐘以內,有可能的話多給幾篇。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