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漢太尉。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長壯有姿貌”《三國志》;“美姿貌”《吳地記》 ;“資質風流,儀容秀麗”《三國演義》),志向遠大。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小移居舒縣。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 周瑜題跋像[3]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有無通共。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只是曾經一度與程普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計較。程普後來敬重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在歷史上,兩人實際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以充軍實,是否與周瑜見過面尚未可知。而周瑜病逝後,為他奔喪至吳的是周瑜的功曹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漢太尉。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長壯有姿貌”《三國志》;“美姿貌”《吳地記》 ;“資質風流,儀容秀麗”《三國演義》),志向遠大。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小移居舒縣。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 周瑜題跋像[3]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有無通共。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只是曾經一度與程普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計較。程普後來敬重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在歷史上,兩人實際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以充軍實,是否與周瑜見過面尚未可知。而周瑜病逝後,為他奔喪至吳的是周瑜的功曹龐統,也不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