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46892603208

    任翻(人名)題台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台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一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蘇詢門下,不是才子,就是才女,這與他的教誨當然分不開。 據說有一天,蘇詢買了一幅畫,打算配一副對聯,但他把對聯擬好後,不寫中間一字,抄出來,讓兒女們去填,藉此考一下他們的才學: 輕風 細柳 淡月 梅花 蘇軾(東坡)文思最快,立刻填上了兩個字,使之成為: 輕風搖細柳 淡月映梅花 蘇小妹說:“哥哥所填,固然不錯,但所用的詞不夠精彩。倘若用“扶”和“失”二字,不知如何?” 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蘇詢問老二的看法,蘇轍讚賞小妹,說:“這是煉字,用‘扶’字,更顯得風之溫柔,用‘失’字,才有天地溶為一色,撲朔迷離詩畫意。” 蘇詢也認為小妹的好,蘇軾也很佩服小妹的才華。 任翻(人名)題台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台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一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近期超話打榜之後,羅永浩還要繼續評價周杰倫方文山,他是有什麼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