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94949202203

    公元4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但拜佔廷帝國的歷代皇帝都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不僅自稱羅馬皇帝,而且保留羅馬帝國的稱號,甚至到了4、5世紀各日耳曼人部落大舉進攻西羅馬時,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擁有對西羅馬的宗主權。他們都承認西哥特人和東哥特人入侵西羅馬是合法的,是受羅馬帝國居住在拜佔廷的合法皇帝親自委派的。可是現實畢竟是現實,拜佔廷帝國已經喪失了對西部地區的控制權。所以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重振昔日的輝煌就成為早期拜佔廷帝國統治政策的核心,也成為每個皇帝的最大心願。

    查士丁尼一世實現了他前輩們的願望,而在查士丁尼光復大業中貝力撒留以其傑出的軍事天賦,建立了名留青史的豐功偉業。

    貝利撒留(505~565)是色雷斯和伊裡利亞交界處的日耳麥亞人。據當時最偉大的作家普羅柯比(500~565)描述,貝利撒留儀表堂堂,力大無比,善於騎射,性格果敢堅毅,這些優點足以使他從眾多的軍官中脫穎而出。查士丁尼對他非常賞識和信任,先任命他為自己的衛隊長,接著提升他做美索不達米亞總督,又在他24歲時晉升他為東部戰區總司令。而年輕的貝利撤留也從未讓查士丁尼失望過,取得了一系列對拜佔廷帝國當時的主要敵人波斯帝國的輝煌戰績。

    貝利撒留在軍事方面的才幹讓他的對手望塵莫及,在達拉斯城一役中貝利撒留以少勝多,用他天才般的軍事戰略博得眾彩。公元531年,貝利撒留率領帝國東部邊防軍在邊境巡邏,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達拉斯城與波斯軍隊相遇。這支波斯國王侯斯羅埃斯(531~579年)的遠征部隊人數多達40000,而貝利撒留只有25000人。當時大多數軍官提議後撤。而貝利撒留卻站在戰略高度,力排眾議,下令迎擊。他明智的看出己方後撒勢必牽動整條東部戰線,滅自己威風和長他人氣焰。而同時敵軍人數雖多,卻是疲憊之師,己方以逸待勞,且有堅城可守。在與波斯軍隊作戰之時,他一改已往的三軍陣勢,分為五軍,以四隊騎兵居前,另一隊步兵為預備隊。波斯右軍先攻,貝利撒留命令與之相對的左軍後撤,誘敵深入,使之兩面受敵,同時迅速分兵敵後,三面攻擊,重創敵軍。波斯軍隊不得不改由左軍出擊,貝利撒留故伎重施,並下令中間兩隊騎兵強行撕破波斯左軍,各個擊破,全殲敵軍。隨後他下令東部戰線全線出擊,大獲全勝。從此,貝利撒留聲名遠揚,更得信任,向著他軍事生涯的巔峰邁進。

    貝利撒留對拜佔廷軍事技術和戰爭藝術的貢獻不只是他的優異的戰績和指揮藝術。他建立了拜佔廷軍隊的第一隻裝甲騎兵部隊。他首先引進了許多阿瓦爾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馬鐙、鎧甲、長矛和弓箭等騎兵裝備。在此之前拜佔廷騎兵數量很少,也不裝備鎧甲,只使用短兵器。而經貝利撤留組建的騎兵部隊裝備了日爾曼長矛和波斯弓箭,戰鬥力大大加強,進攻和防禦能力得到改善,並完善了騎兵作戰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才能為實現查士丁尼重建羅馬大帝國的政治抱負作出了極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都是哪幾類人?他們的宗旨目標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