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期如夢將至
-
2 # 使用者3098613971747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名言之緣起,按香港學者劉詠聰教授之研究,應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語。主要皆認為是明人陳繼儒(眉公)之語:“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陳眉公雲:‘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劉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嚴格的來說,並不是陳繼儒自己說的,而是被陳氏收錄在《安得長者言》一書中。所以應是陳氏引錄“長者”輩所言。
劉教授進一步指出,這句話雖在晚明才誕生,但早已根植。傳統的才德觀正是它的土壤。“德重於才”本來就是華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華人對於男性總是主張要以“德”為本,寧舍“才”而有“德”,故謂“男子有德便是才”。至於女性,華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反而重視她們的“婦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而這所謂“才”,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於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才”,故此“才”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文才”。
所以,劉教授認為,與其單單用現代的眼光,將“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看成是對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殺,不如從文化意義和社會背景去研究。只是,到了清代以來,由於女性識字能文者較從前為眾,就開始有對女性“才”、“德”問題的討論了。此亦是近代中國女性爭取權利之前奏。
這句話實際上本意並不是我們現在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它也從來都沒有蔑視女性的意思,但是被後世曲解成,女子沒有才能才是有德行的表現,不得不說當時故意去曲解這句話意思的人,到底抱有怎樣的一種目的。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第一層意思,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是一種謙卑的表現既有才華,又很謙卑,自己不認為自己有才華,這才是女人最大的德行。第二,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雖然女子自己沒有才華,但是他可以相夫教子,可以培養有才華的孩子,可以幫助丈夫成才,這是婦德,也是一種偉大的德行。這本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它的本意是美好的,告訴我們有德行的女子應該具備以上的德行,但是自從男權主義的不斷髮展,後世之中的狂熱分子,故意去曲解原本的意思,得到新的解釋方式,去約束女子的行為。這樣的想法認為,女子有才易不貞,當女子和男子一樣有才之後眼界就會提高,就會不安於室,所以無才的女子才是真正純潔美好的,才是當世好女子。還有就是統治階層的需要,這句話開始曲解在明朝初期,剛過去的唐朝不但出來一個女皇武則天,還有一代才女上官婉兒,這樣的情況下,統治階層是不贊同女子有才的。不過在那個年代,有才的女子總是命運弄人的,她們或是生活悽苦,或是英年早逝,總是像流星一樣在歷史上劃過,又迅速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