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17135456109

    兩句話都是“上行下效”的意思,但出處不同,說的也不是同一件事。 “上為之,下效之”語出漢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教,就是效仿,在上的人怎麼做,在下的人就模仿著去做)。”可見“上為之,下效之”本是解釋“教”的含義的,後來被簡縮為成語“上行下效”。如《舊唐書·賈曾傳》:“上行下效,淫俗將成,敗國亂人,實由茲起(在上位的人淫亂,在下位的人效仿,這樣淫亂之風就形成了。國家敗壞,人心紊亂實在是因為這‘上行下效’造成的)。此語中的“上行下效”除字面義外還含有“上樑不正下樑歪”,“誤國誤民”的意思。 “上好之,下必有甚焉”在《南史·儒林傳論》中引用時說它是民間俗語,指的是“鄒纓齊紫”這兩件事。原文是:“語曰:‘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鄒纓齊紫,且以移俗。”“鄒纓齊紫”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其中的“鄒纓”說的是:“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鄒君患之,問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貴。’君因先自斷其纓而出,國中皆不服長纓。(鄒國國君喜好系長長的帽帶,鄒君左右的人也系長帽帶,因此使帽帶非常貴。鄒君為此而擔憂,他就問左右的人,帽帶為什麼這麼貴。左右的人說:‘國君您喜好系,百姓也就都來系。大家都去買,所以貴了。’鄒君於是率先剪斷了帽帶然後出宮去讓百姓看。這樣全國的人都不繫帽帶了)。”“齊紫”則說的是春秋時齊國國君的事:“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甚貴,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為之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服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適有左右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齊桓公好穿紫色衣服,國都的人都穿紫色衣服。在那時,五件沒染色的衣服換不了一件紫色衣服。桓公很憂慮此事,對管仲說:‘我好穿紫衣,紫色甚貴而且全國都的人都穿紫衣,我應該怎麼辦呢?’管仲說:‘您打算制止這種情況,為什麼不試著不穿紫衣呢?您可以對左右的人說:我非常討厭紫色的臭味。如果有左右的人穿紫衣來見您,您就嚴肅地說:後退,我討厭紫色的臭味。’齊桓公說:‘好!就這樣做!’這樣做了以後,當天官員們就不穿紫衣了;第二天,國都的人也不穿了;第三天全國的人都不穿了)。”由於“鄒纓齊紫”說的都是國君喜好什麼,下邊的人就喜好什麼。因此“鄒纓齊紫”就成了“上行下效”的代名詞。不過與“上為之,下效之”不同的是:“上好之,下必有甚焉”中有“甚”,也就是說“在上位的人喜歡什麼,在下位的人仿效的程度會超過在上位的人”。因此“上好之,下必有甚焉”除有“上行下效”的意思,還含有警告在上位的人:喜好什麼,提倡什麼一定要考慮後果,不要讓“甚焉”產生負面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東尼首秀10中3,他是否應該擺上火箭首發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