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婉約、清麗、哀怨、惆悵、深沉、傷感。

      納蘭主張“詩乃心聲,性情中事也。”正如王國維讚歎的那樣,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

      自然之筆寫情……情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詞的魅力在於“情真”,然而整部《納蘭詞》所蘊含的悽美,卻又令人不

      納蘭出身貴胄,其父納蘭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宰相,其本人二十二歲殿試二甲七名,

      賜進士出身,授一等侍衛,深得皇帝寵信隆遇——試問,以他這樣的身世、地位,他還

      有什麼不滿足的,怎麼竟吟出了那麼多悽清斷腸的愁曲呢?莫非是應了辛棄疾那句“少

      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要了解納蘭詞的真純,就必須揭開納蘭性德的“哀慼之謎”。

    首先,不妨先舉一首

      他的詞為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

      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

      康熙二十一年,納蘭隨從康熙帝到永陵、福陵、昭陵告祭,這首詞即作於出山海關

      前後的途中。

    詞句真切深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筆法簡約自然。上闋將千里行程中

      目睹的萬物,凝縮為“山”、“水”二字,“一程”二字的重疊復旮,正合於詞人的滿

      腹鄉思、一腔愁緒。

      王國維論清代詞,謂納蘭性德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同時詞學大家況周頤(蕙風)對納蘭詞也有很高的評價。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葉嘉瑩女士以新批評的理論重新審視納蘭詞,得出了納蘭詞具有人之“弱德之美”,“即淺為深”等藝術特點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紅的對聯火火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