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國際空間站 站徽國際空間站計劃分三階段進行:  1994年至1998年為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主要進行了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199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元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發射成功,標誌著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此後,國際空間站的第2個元件——美國團結號節點艙於1998年12月4日由奮進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於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第2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成1個具有載3人能力的初期空間站。  第三階段(2000年~2005年)為最終裝配和應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建成後,可載6人,工作壽命為15~20年。第一階段,從1994年至1998年,美、俄兩國完成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9次對接飛行。美國宇航員累計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太空梭與空間站交會對接以及在空間站上長期進行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實驗和對地觀測的經驗,可降低國際空間站裝配和執行中的技術風險。  第二階段,從1998年至2001年,國際空間站達到有3人在軌工作的能力。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用“質子”號火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部件“曙光”號多功能貨艙(FGB)發射入軌,從而拉開了國際空間站在軌裝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部件“團結”號節點艙送入軌道,並於12月6日成功地與“曙光”號對接;2000年7月12日,國際空間站的核心元件、俄羅斯建造的“星辰”號服務艙發射入軌,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11月30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兩塊翼展達72米、最大發電量為65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國的“命運”號實驗艙由“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入軌道,4月23日,加拿大製造的遙操作機械臂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7月12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又把供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送入軌道。至此,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經過太空梭、“質子”號火箭等運輸工具15次的飛行,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第二階段的裝配工作。  第三階段,從2001年至2006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此階段先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和俄羅斯的對接艙段,接著發射日本實驗艙和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等。  裝配完成後的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大致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總質量達400餘噸,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天宮,執行在傾角為51.6°、高度為397公里的軌道上,可供6~7名航天員在軌工作,之後國際空間站將開始一個為期10~15年的永久載人的執行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解孤獨患者的歌詞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