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冥蝶讀書
-
2 # 兒童故事集
大人的任何行為,對寶寶都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
我寶一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他會拿著指甲刀往耳朵裡塞,他為什麼會有這個動作呢?我想了想,想起來大概是我掏耳朵的時候,讓他看到了,就學會了把東西往耳朵裡塞。
其實真的是無意的小動作,但卻被孩子記在心思,並模仿了。
所以你說,大人如果在孩子面前總髮脾氣,會有什麼影響?
最主要的影響還是性格形成的影響。
大人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孩子以後也可能在這方面自制力很差。千萬那別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的模仿能力超級強,你的一些小動作,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如果孩子稍微大了一點,但是父母還經常在他面前發脾氣,要麼他會變得非常膽小,易驚,要麼會變得非常暴躁,反正對他的個人性格形成非常不利。
所以大人要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而且說實話,發脾氣對事情不僅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何必呢?我也知道,有的時候人的脾氣真的很難控制的住,但沒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首先就想到孩子,這樣會不會讓你的怒火小一點呢?
而且別以為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不好,在孩子面前冷戰也很不好。父母感情不好,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幸福感,無論如何,請減少在孩子面前發脾氣或冷暴力的機會,你以為為所謂,其實已經傷害到了孩子而不自知。
影響很大,輕則影響孩子智力發育,重則導致孩子長大後變成人格障礙。
嬰幼兒需要安全感和很好的照料,大人發脾氣會破壞安全感。根據如今的科學發現,人處於不安全狀態下時,大腦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其中有一種叫做皮質醇激素的非常關鍵。皮質醇有什麼用呢?它是開啟人體應激系統的。皮質醇水平升高之後,應激系統就會開啟,人就會處於應激狀態下。應激狀態下,人會根據選擇戰鬥還是逃跑來應對威脅。選擇戰鬥或者逃跑之後,皮質醇水平就會降下來,應激狀態結束。
嬰幼兒不可能戰鬥,但是又無法逃跑,皮質醇就無法釋放。如果經常面臨發脾氣的大人,嬰幼兒就會總是處在應激狀態。長此以往,就會對人格造成永久傷害,就會容易焦慮、抑鬱、易怒、無法專注,長大後就會變成人格障礙。
應激狀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不可能一直持續,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應激狀態後,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皮質醇不再產生,也就意味著應激系統再也無法開啟。那麼這種狀態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明明面臨很危險的情況,人不會感到害怕。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好事,這是一種精神變態,在人格上會變得殘忍、冷酷。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罪犯在小時候都遭到過家庭暴力,導致了人格的變態。
皮質醇對成人的影響也很大,當我們壓力很大的時候,皮質醇水平就會比較高。如果長時間處於高壓之下,人就很容易疲倦,容易焦慮、抑鬱,甚至會誘發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
好了,這就是大人發脾氣對嬰幼兒的影響,具體怎麼做,就看各位父母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