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論語》所載孔子稱道堯舜文武的話,我們能夠了解到如下幾點:
其一,堯舜文武是孔子心目中的聖王明君。據《論語·泰伯》,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這是說,堯的偉大在於他能夠像天養育萬物那樣去治理天下,而舜、禹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能為百姓憂勞卻一點不為自己。
其二,舜能夠選賢任能以至無為而治。所謂“舜有天下,選於眾”(《顏淵》)“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治國之道,“無為而治”在孔子那裡也就是“德治”,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
其三,孔子對古聖先王的禮樂文明制度倍加讚賞。如贊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泰伯》)南宋大儒朱熹注曰:“成功,事業也。煥,光明之貌。文章,禮樂法度也。”(《論語集註》)另如:“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韶》為舜樂,《武》是武王樂。
其四,孔子對周代的禮樂制度推崇備至。據孔門弟子子貢所言,孔子學修“文武之道”(《子張》)。以孔子之言證之,子貢所說當不虛,如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二代,指夏與商。這是說周代之禮經由對二代之禮的損益以至禮文大備,故孔子從周。孔子另有言:“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這是孔子被匡人圍困時說的話,由這話我們知道,孔子是以文王之道的擔當者自期的,或者說他自認是文王之道的傳人。
另據《中庸》,孔子亦曾稱述:“舜其大知也與!”“舜其大孝也與!”“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正是基於此,《中庸》作者得出了“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結論。
根據《論語》所載孔子稱道堯舜文武的話,我們能夠了解到如下幾點:
其一,堯舜文武是孔子心目中的聖王明君。據《論語·泰伯》,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這是說,堯的偉大在於他能夠像天養育萬物那樣去治理天下,而舜、禹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能為百姓憂勞卻一點不為自己。
其二,舜能夠選賢任能以至無為而治。所謂“舜有天下,選於眾”(《顏淵》)“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治國之道,“無為而治”在孔子那裡也就是“德治”,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
其三,孔子對古聖先王的禮樂文明制度倍加讚賞。如贊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泰伯》)南宋大儒朱熹注曰:“成功,事業也。煥,光明之貌。文章,禮樂法度也。”(《論語集註》)另如:“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韶》為舜樂,《武》是武王樂。
其四,孔子對周代的禮樂制度推崇備至。據孔門弟子子貢所言,孔子學修“文武之道”(《子張》)。以孔子之言證之,子貢所說當不虛,如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二代,指夏與商。這是說周代之禮經由對二代之禮的損益以至禮文大備,故孔子從周。孔子另有言:“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這是孔子被匡人圍困時說的話,由這話我們知道,孔子是以文王之道的擔當者自期的,或者說他自認是文王之道的傳人。
另據《中庸》,孔子亦曾稱述:“舜其大知也與!”“舜其大孝也與!”“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正是基於此,《中庸》作者得出了“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