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農資行業已經將近十個年頭,這十年裡,有很多收穫,很有很多遺憾。從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就每天揹著揹包走在各個縣城和鄉鎮以及農村,走近農村的大棚,走近鄉鎮零售店,走近縣城批發商的店鋪,每天過著出差,談業務,打電話,推廣產品,拜訪客戶,回訪客戶,下大棚做實驗這一系列的工作當中,白天在鄉下度過,帶著充滿紫外線痕跡的面板,晚上回到小賓館,寫工作日報,週報,月報,貼發票,預約明天的客戶,催客戶發貨打款,給公司領導打電話彙報工作,給同事打電話溝通工作,一晃就是這麼多年。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些年都是怎麼過來的,這些年裡,有人誇我能幹,有人誇我吃苦,有人不理解我一個女的為啥偏要幹農業,也有人想讓我代賣一些肥料,也有客戶跟我翻臉結束合作,更有客戶因為合作久了變成了朋友,轉眼間,我已經不再年輕,我的臉上掛著農民特有的光澤---黝黑。
我同樣也羨慕城市裡那些白皙貌美穿著連衣裙高跟鞋的女生,因為我從幹農資到現在,這些年裡為了出差下鄉方便,快十年沒穿過高跟鞋了,做農資頭一年買的那雙高跟鞋,現在已經掉皮了,但是我一直沒捨得扔。我也不知道為啥不捨得。
做農資的這些年裡,從生產廠家的老闆,業務員,到經銷商,零售商,農民,每一個環節我都接觸的到,也懂得了農資和其他行業一樣,除了需要情懷,更需要利潤來維持,反過來也成立,做農資,不是光有利潤就可以,更需要的是紮根泥土的情懷。
從不懂到懵懂,從懵懂到冷靜,我付出的是和別人一樣的花樣年華。我搞懂了這個行業,也愛著這個行業,也恨過這個行業,最終從事著這個行業。我有和別人拉開過距離,但是那並不是因為我從事了這個農資行業,是因為我在這個行業裡還沒有做到非常好,在三農領域裡做的好的那些前輩們,並沒有因為從事這個行業而和別人拉開距離,反而成為一個榜樣和標杆。
懂三農的人不多,懂農資人的人更不多。朋友,我懂你的辛勤,我更懂你的迷惘,因為我是那樣走過來的,在此奉勸一句:如果你真的想走,那麼不要留戀,農資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行業,沒有那麼光鮮;如果你想留下來,那麼,把你的腿扎到泥土中吧,總有一天,豐富的有機質和激烈的競爭會讓你在農資行業裡茁壯成長。
我從事農資行業已經將近十個年頭,這十年裡,有很多收穫,很有很多遺憾。從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就每天揹著揹包走在各個縣城和鄉鎮以及農村,走近農村的大棚,走近鄉鎮零售店,走近縣城批發商的店鋪,每天過著出差,談業務,打電話,推廣產品,拜訪客戶,回訪客戶,下大棚做實驗這一系列的工作當中,白天在鄉下度過,帶著充滿紫外線痕跡的面板,晚上回到小賓館,寫工作日報,週報,月報,貼發票,預約明天的客戶,催客戶發貨打款,給公司領導打電話彙報工作,給同事打電話溝通工作,一晃就是這麼多年。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些年都是怎麼過來的,這些年裡,有人誇我能幹,有人誇我吃苦,有人不理解我一個女的為啥偏要幹農業,也有人想讓我代賣一些肥料,也有客戶跟我翻臉結束合作,更有客戶因為合作久了變成了朋友,轉眼間,我已經不再年輕,我的臉上掛著農民特有的光澤---黝黑。
我同樣也羨慕城市裡那些白皙貌美穿著連衣裙高跟鞋的女生,因為我從幹農資到現在,這些年裡為了出差下鄉方便,快十年沒穿過高跟鞋了,做農資頭一年買的那雙高跟鞋,現在已經掉皮了,但是我一直沒捨得扔。我也不知道為啥不捨得。
做農資的這些年裡,從生產廠家的老闆,業務員,到經銷商,零售商,農民,每一個環節我都接觸的到,也懂得了農資和其他行業一樣,除了需要情懷,更需要利潤來維持,反過來也成立,做農資,不是光有利潤就可以,更需要的是紮根泥土的情懷。
從不懂到懵懂,從懵懂到冷靜,我付出的是和別人一樣的花樣年華。我搞懂了這個行業,也愛著這個行業,也恨過這個行業,最終從事著這個行業。我有和別人拉開過距離,但是那並不是因為我從事了這個農資行業,是因為我在這個行業裡還沒有做到非常好,在三農領域裡做的好的那些前輩們,並沒有因為從事這個行業而和別人拉開距離,反而成為一個榜樣和標杆。
懂三農的人不多,懂農資人的人更不多。朋友,我懂你的辛勤,我更懂你的迷惘,因為我是那樣走過來的,在此奉勸一句:如果你真的想走,那麼不要留戀,農資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行業,沒有那麼光鮮;如果你想留下來,那麼,把你的腿扎到泥土中吧,總有一天,豐富的有機質和激烈的競爭會讓你在農資行業裡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