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3254662773

    因為某種原因作業需要做,但是“需要”而不是“必須”,雖然若是不做的可能會得到某一方的懲罰,但他有不做的權利如果他願意去接受懲罰的話,無論這懲罰是否公正合理。作業做不做、認不認真、題本身做對與否是三種不同的事情,“做不做”相對可控、“人不認真”不會每次都認真或是有積極的態度,認真是需要集中精力的,而精力是一種資源有的時候這種資源不足自然也就難以認真了,成年人工作也難以總是認真,要自己提起精神是一件較為痛苦的事情,“題本身做得對不對”考試每次考滿分的罕見,日常作業有做錯的時候,而有的時候因為孩子自身難以攻克的原因可能無法把題做對,而這個時候無論如何施壓或是威脅哪怕是毆打也沒用。因為某種原因作業需要做,此外人不願意去做自己感到討厭的事情是很自然的人性需求。此外延時滿足是理性的選擇而不是感性的選擇,我並不認為小孩子能夠對於理性有較好的把握。不喜歡做作業而作為懲罰又為其增加了令其感到討厭的東西,從自然人性的角度來看這隻會更加加重他的厭惡情緒,而這種厭惡情緒會指向你,當然一般孩子是不敢這樣做的,哪怕是在意識之中,而這種不滿會壓入潛意識,而可能表現為攻擊作業(我就是討厭寫作業我下次還是不想寫)、攻擊自己(我真是很差勁的人,做什麼都差勁,做不好我就是廢物被人討厭)、不明顯地攻擊父母(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而看到父母生氣而有一絲快感)“我告訴他如果自己做好做對了就不會有那麼多事了,這多出的事是都是他自己找的,只要認認真真做好就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在我看來事情其實是這樣的,孩子做的事情其實在這件被討論的具體的事情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確或是錯誤,因為你給孩子制定的規矩是一個大前提,而孩子所謂“多出的事情”不是孩子自己找的的,而是你和你給孩子制定的規則帶來的,歸根結底在這件具體的事情中所謂孩子的對與錯、多做的事情或是少做的事情都是你所創造出的。而在我看來你想要你的孩子聽你的被你所掌控,你給孩子制定規則以便於自己對於孩子控制力的養成,而對於孩子自然而然對於你的不滿矛頭在你的對於這件事情的定性解釋之下有對孩子投了回去,要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錯誤而與我無關,是你(孩子)有問題而不是我(家長)有問題,而孩子恐怕不會分析出這樣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在多次的這樣的定性灌輸下真的覺得是自己的錯誤。我覺得家長能夠成為孩子最大的無助來源而且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這種無助的影響力遠大於連續3年校園欺凌,小孩子是逃脫不了家長的控制的,而學起碼可以逃掉來作為表達自己心願的反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除書籍中的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