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一年特別喜歡 the sound of silence,那個時候知道是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但是卻一直沒有看。
畢業後,工作了一年了,突然又聽到這首歌,想起來看這部電影,沒想到,一部美國1967年的電影居然能引起我的共鳴,不愧是經典啊。這部電影就算我高三去看了也是不會明白男主為什麼會這樣。我肯定會覺得他像個神經病。
我不知道這個電影有什麼美國背景,我只看到了和我一樣迷茫的男主,電影裡,從在家裡開派對開始,到和有婦之夫上床,他永遠是被動的,尤其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對話,在羅賓遜太太讓他遞錢包的時候,從樓梯口最後遞到了房間裡。
他彷彿像個傻子,也許是他真的也想被勾引,也許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別人對他的要求。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可以給他設定任何一個目標,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可以喜歡上任何東西。
直到他遇到了伊琳,他也只和伊琳約會了一次彷彿就深愛上了,非她不可,因為他第一次有了一種想和某個人共度一生的感覺。也就是,他終於有了一種找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感覺了。所以他死死的抓住這個自己唯一的目標,不顧一切的去實現它。
就像我們,小學的時候知道自己一定要上好初中,初中的時候一定要上好高中,高中一定要上好大學,這個目標一直是單一且明確的。我們真正在做選擇的時候,也許就是選專業,選學校,那個時候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選擇到底意味著什麼。直到真正畢業了,沒有人告訴我們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因為可以選擇的東西太多了,從單行道變成了無數條岔路口,每一條路似乎都能走,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肯定哪一條路是想要的,是喜歡的,是會像高中努力考一個好分數那樣心無旁騖去實現的。
正是因為沒有這樣明確,所以才容易動搖,考研的人可能考著考著跑去找了工作,或者調劑了專業,也可能讀了之後發現不是自己想研究的。找工作的可能從一開始有明確的職位到最後卻變成挑公司,就像回到了高三畢業時填志願的時候一樣,糾結到底是要一個好專業一般的大學還是一個不喜歡的專業一個名氣大的學校。每次選擇過後總會懷疑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在找到真正的目標之前,之前所幹的事情總會被當做浪費時間。就像電影裡的男主,在遇到伊琳後,說自己的前半生都浪費了。就像大四的時候突然想出國,才恍然醒悟,怎麼沒有從大一開始刷績點,學英語呢,感覺自己大學四年就像荒廢了一樣。工作了幾年年想換行業,想跳槽,才後悔怎麼沒有從一開始工作就準備相關的技能和證書。更甚者有人到老才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就會有種自己一生都荒廢的感覺。
但是即使找到了我們的“伊琳”,也拼了命去實現了,最終不過是回到了原點,再一次面臨以後怎麼辦的困惑和迷茫。
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自己上的那輛車會帶我們到哪裡去,到達的是否會是我們想要的地方,但正是這樣,我們才是different
高三那一年特別喜歡 the sound of silence,那個時候知道是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但是卻一直沒有看。
畢業後,工作了一年了,突然又聽到這首歌,想起來看這部電影,沒想到,一部美國1967年的電影居然能引起我的共鳴,不愧是經典啊。這部電影就算我高三去看了也是不會明白男主為什麼會這樣。我肯定會覺得他像個神經病。
我不知道這個電影有什麼美國背景,我只看到了和我一樣迷茫的男主,電影裡,從在家裡開派對開始,到和有婦之夫上床,他永遠是被動的,尤其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對話,在羅賓遜太太讓他遞錢包的時候,從樓梯口最後遞到了房間裡。
他彷彿像個傻子,也許是他真的也想被勾引,也許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別人對他的要求。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可以給他設定任何一個目標,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可以喜歡上任何東西。
直到他遇到了伊琳,他也只和伊琳約會了一次彷彿就深愛上了,非她不可,因為他第一次有了一種想和某個人共度一生的感覺。也就是,他終於有了一種找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感覺了。所以他死死的抓住這個自己唯一的目標,不顧一切的去實現它。
就像我們,小學的時候知道自己一定要上好初中,初中的時候一定要上好高中,高中一定要上好大學,這個目標一直是單一且明確的。我們真正在做選擇的時候,也許就是選專業,選學校,那個時候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選擇到底意味著什麼。直到真正畢業了,沒有人告訴我們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因為可以選擇的東西太多了,從單行道變成了無數條岔路口,每一條路似乎都能走,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肯定哪一條路是想要的,是喜歡的,是會像高中努力考一個好分數那樣心無旁騖去實現的。
正是因為沒有這樣明確,所以才容易動搖,考研的人可能考著考著跑去找了工作,或者調劑了專業,也可能讀了之後發現不是自己想研究的。找工作的可能從一開始有明確的職位到最後卻變成挑公司,就像回到了高三畢業時填志願的時候一樣,糾結到底是要一個好專業一般的大學還是一個不喜歡的專業一個名氣大的學校。每次選擇過後總會懷疑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在找到真正的目標之前,之前所幹的事情總會被當做浪費時間。就像電影裡的男主,在遇到伊琳後,說自己的前半生都浪費了。就像大四的時候突然想出國,才恍然醒悟,怎麼沒有從大一開始刷績點,學英語呢,感覺自己大學四年就像荒廢了一樣。工作了幾年年想換行業,想跳槽,才後悔怎麼沒有從一開始工作就準備相關的技能和證書。更甚者有人到老才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就會有種自己一生都荒廢的感覺。
但是即使找到了我們的“伊琳”,也拼了命去實現了,最終不過是回到了原點,再一次面臨以後怎麼辦的困惑和迷茫。
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自己上的那輛車會帶我們到哪裡去,到達的是否會是我們想要的地方,但正是這樣,我們才是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