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追擊ing

    因畫上題款為:“子明隱君將歸錢塘,需畫山居景,此圖贈別,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故此卷《富春山居圖》為子明卷。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內府。乾隆得此畫卷時大喜過望,其興奮程度,不亞於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的擁有者吳問卿。何以見得?因為子明卷的畫面空白處寫滿了乾隆皇帝的題跋。其數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話說:“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據統計,從乾隆十年到嘉慶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畫卷上共享55處乾隆的題跋,其中畫卷之中有53處,另外兩則題跋寫在了畫卷的前後隔水(手卷形制的一個名稱)之上。

    而開卷第一則題跋就是這句“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這可以說為乾隆皇帝最後一次題跋。乾隆皇帝也知道,看到自己在子明捲上滿滿的題跋,滿意地寫下了最後這句話。

    子明卷雖然慘遭乾隆破壞,但從這一段段題跋中也看到乾隆的藝術追求與愛好。更重要的是記錄了乾隆與這畫卷的藝術的故事。與其說這是一卷乾隆心中的經典之作(實為《富春山居圖》贗品),不如說這是乾隆圖文並茂的藝術筆記。從乾隆十年起,皇帝北至吉林、遼寧盛京,六次南巡到杭州、蘇州、紹興,東臨登泰山,西訪巡五臺,承德避暑山莊狩獵,津門、田盤巡視,子明卷一直如影隨身,攜帶在行笈之中。

    綜觀全卷題跋,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有關畫卷來歷的敘述與真偽的考證,題跋的數量不是很多,全卷大約有五則; 二是就畫卷本身的藝術評價,數量也不是很多;第三類最多,都是乾隆攜畫出巡,引發聯想以及印證藝術與自然相合的感性記錄,猶如旅遊筆記一般。

    諸如此類的題跋,畫卷之上還有很多很多。都是記錄了乾隆皇帝巡視各地時,見當地之景象而不忘與《富春山居》相印證。據統計,在天津田盤山(今為盤山)時的題跋次數做多,全卷共計12處;其次是南巡浙江杭州時,有四處題跋。天氣晴朗時,或記下一段;倚窗聽雨時,或記下一段;政務閒暇時,或記下一段。春天日暖花開時,記下一段,冬天快雪時晴時又記下一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後男方不讓女方見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