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7929987116

      顏真卿《劉中使帖》約書於大曆十年(775年)。墨跡。行書,信札。28.5×43.1釐米。凡8行,計41 字。此帖又稱《瀛州帖》,著錄首見宋《宣和書譜》,無書寫年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劉中使,名劉清潭。大曆十年(公元七九四)投降朝廷的前安祿山、史思明部將田承嗣又發動叛亂,佔據瀛州等地,又派盧子期圍瀛州,朝廷派兵攻擊,吳希光投降,盧子期被擒押解京師,於十一月處死。當時顏真卿年已六十七歲,時在湖州任上,聽到唐軍兩次軍事勝利訊息傳來,情緒激昂,書寫了此手札。手札中未提盧子期處死,故應是是年十一月前寫的。  這件作品,歷來為書家們所重。元代鮮于樞評論說:“英風烈氣見於筆端”張宴也稱讚說:“觀其運筆點畫,端有聞捷慷慨效忠之態”。明代文徵明認為在顏書存世墨跡中“此帖為最”。全帖氣勢磅礴,筆力縱橫矯健,呈現出一股英氣豪爽之風度,運筆強勁秀拔,字與字之間的轉筆處,時有牽絲實連,時有筆斷意不斷,運筆流暢,一氣呵成。“耳”字末筆拖長竟佔一行,其欣慰之情,藉此線條一抒為快。且情無盡,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線條更加遒逸聯綿。第五行二字相聯,六行三字相聯,七行四字相聯,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稱其“鬱屈瑰奇,於二王法外別有異趣”。  《劉中使帖》是顏行草書中字型最大的。文曰:“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籲足慰也。”  ---《劉中使帖》卻讓我們重溫顏書強筋的特徵。所謂“點如墜石,畫如復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四句,足以當之。特別是屈金髮弩之比,用以揭示此帖中的線條彈性之美可謂一語中的。在顏書寬博的結構共同制約下,我們更多地可從此帖中窺出線條運動時的豐潤感與彈性之美,我以為這是《劉中使帖》中透射出的最強度的審美資訊。此外,線條在環繞連帶時所呈現出的頓挫分明、肯定果斷的筆勢,也使我們在品其豐潤之外不得不同時顧及到此帖的剛健一面。如“耳”字的長筆直下,其勢迅疾,其意遒勁,而線條則頗如顏真卿對張旭所敘述的寫書心得:“錐劃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年級好詞100個好句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