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6優雅的豬32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出家前所作《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Jone Pond Ordway)(1824-1880)於1851年創作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這首歌曲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作為一首帶有傷感色彩的歌曲流傳於美國南北。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可能作過略微的改動)。1907年《旅愁》發表後,在日本被廣泛流傳。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國後,“天涯五友”,這段時期的生活顯然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赴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於1914年寫下此歌《送別》許幻園,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別》,實際上是李叔同以送別朋友為緣由,用無所明指的象徵,傳達出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覺悟。所以,《送別》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而是李叔同即將告別人間、棄世出家的“前奏曲”。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由於這首詩無上的藝術成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對它有所引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線櫃,出線櫃,分別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