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伯爵嘿嘿嘿

    北魏激烈改革強行加快推進了漢化過程,國運不過也就一百多年,但是從北魏的屍體中誕生的六鎮軍制影響跨越南北朝隋唐四代,直至安史之亂;蒙古人不願信奉孱弱的兩宋文明,歸根結底是對自我弱化的恐懼心理,想要保持野蠻的屬性對抗漢文明的侵蝕。但這根本就是鴕鳥埋頭,無濟於事。

  • 2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南坡之變”,是元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標誌其“漢化程度不夠”,民族大融合不夠,治國方略失當,因而造成“國祚”不過百年。因為自元世祖忽必烈1271年改國號“大元帝國”,到元英宗1323年“以儒治國”及《大元通制》的頒佈推行。元入主中原已52年了。細分析來看:

    從忽必烈入主中原的“大國策”來看,在“漢化”過程中有四大顯著點:一是改掉強烈民族特色的國號。依漢《經.乾篇》“大哉乾元,萬物資治”,改國號“大蒙古帝國”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後而建立的蒙古國),史稱“元世祖”,尊其祖父鐵木真為“元太祖”。二是 重“儒家”,將多民族的“大元”進行分層分類等級管理。三是“行漢法”,效仿漢人治國理念與方針。四是選用漢人。大力任用漢人參與國家管理,尤其是理財上讓漢人管理國家財政與國庫。

    在忽必烈強硬的“漢化過程中”,首先是遭到了蒙古貴族的強烈反對。其次是從屬“汗國”的抗議,以至於從屬汗國不進貢不上激稅財。最後是從屬蒙古汗國與蒙元決裂,不認其為“宗主國”。加上因疆土拓展,連年征戰,賦稅高舉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再加上種族分類,蒙古貴族歧視、掠奪各民族財富,造成多民族也因此起義不斷。 1314年元仁宗提出“漢化科學”,史稱“延祐復科”。元英宗繼位後,倡導“以儒治國”,頒佈《大元通制》等,卻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抵抗力和反對。這就出現了1323年在南坡刺殺了元英宗,史稱“南坡之變”。

    綜上所述,元國勢不得順延,其國策有“兩大重弊”。一是“民族分類別,國民分等級”,形成“國政上的民族歧視”。元朝貴族對漢及其他異族有強烈的排斥。二是儘管當政者有漢化的想法,但是“方略欠妥”,效果極其不佳,誘發 貴族強烈反對,各地各族民眾起伏不斷的起義也加速了蒙元王朝的退勢與沒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初我以為相愛就能相隨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