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孫權的性格特點: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 在赤壁之戰的整個決策和戰鬥過程中,體現了孫權怎樣的性格特點? 孫權是拒操的決策人物。周瑜稱他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但為什麼當曹操“旌麾南指”時,是“迎”是“拒”,孫權卻“猶豫”而“不斷”呢? 這是因為:曹操帶兵幾十萬,破荊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勢如破竹。這一嚴重形勢,作為東吳首領孫權,是必須慎重思慮,不能掉以輕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慮,再作出決策,這才是主帥的嚴謹風度。孫權正是這樣。張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慮”,孫權不能不深思熟慮,仔細掂量。孫權察覺到張昭等人的言論是錯誤的,但又沒有立即吐露出半點聲色。這就表明孫權是一個頭腦非常冷靜,遇事從容、鎮定,深思熟慮的“雄才”。 拒曹,本是孫權原有的想法。他派魯肅去聯合劉備,就是為了“共治曹操”,但由於張昭引出“三慮”,因而思謀未決。他仔細聽了諸葛亮、魯肅、周瑜關於敵我雙方力量強弱的具體分析,權衡“拒”、“迎”的得失之後,毅然決斷“當擊”;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他的語言,他的態度,他的感情,何等堅決! 孫權,其實早有戰備。在周瑜當夜請戰時,孫權說:“已選 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就是明證。至於“前發”、“後援”的軍事安排,以及作戰萬一失利時的對策等,都作了周密的佈署。孫權這種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發展變化中表現出來的,因而顯得非常細緻、完備,人物形象十分鮮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一個表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