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17956353079

    從《藤野先生》一文可知,魯迅是1902年到日本留學的,他先是在東京學習,因為見到的“清國留學生”醉生夢死,不學無術,實在令他失望,所以選擇到偏遠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去。他的選擇其實是一種躲避,他不願與那些“清國留學生”為伍,躲開他們,到一個還沒有留學生入學的地方學習,以圖清淨。 但他終究是躲不過的,因為他的心已經開始關注國民命運、國民思想,即便他把自己藏起來,他的思想也還是會痛苦著。在仙台,他強烈地感到弱國子民的自卑,即便那裡有一個特別關愛他的老師藤野先生,他也還是會發出“中國是弱國,所以華人當然是低能兒”的感嘆。 再加上“看電影事件”,他從日俄戰爭中殺華人的場景中敏感地意識到華人的愚昧無知,他感到中國國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體上的病疾更為可怕的劣根,這劣根是非得靠文學才能醫治的頑疾。 魯迅是偉大的,他心裡裝著國家民族。因著對晚清朝廷的失望,他到日本留學;因著對中國留學生的失望,他又遠赴仙台。他因看見而失望,因失望而逃避,但終於不能擺脫屈辱,終於不能忘卻使命,最終,他完成了從逃避到直面迎接的轉折,走上了“棄醫從文”,改造國民性的道路。

  • 2 # 晴也一

    因為魯迅先生認為醫學並非一件緊要的事情,如果華人思想不能覺醒,不能改變精神,中國就沒有希望。所以魯迅先生就棄醫從文了。而且文藝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能夠把沉睡、麻木狀態的人們喚醒,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

    這樣,人們覺醒了,中國就有改變的希望了。

    魯迅棄醫從文,是因為在日本的經歷。當年,魯迅去日本東京求學,看見東京的“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厭煩至極,於是到另一個城市去。起初由於它是第一個到那個城市的留學生,所以備受優待。

    之後,他在一次學期考中受諷刺。他在一次課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內容是日俄戰爭期間,一個華人給俄華人做偵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槍斃,四周圍了一群華人看。課堂上一片歡呼,魯迅受到很大震撼。

    他認為,要想中國富強,必須讓華人覺醒,光憑救幾個人是沒用的。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國家為什麼不能建一個世界第一高樓,比哈利法塔更科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