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dduo34685

    字詞解釋:

    1、舍:家。

    2、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

    3、處子:安頓兒子。

    4、乃:於是,就。

    5、嬉:遊戲,玩耍。

    6、賈(gǔ)人:商販。

    7、炫賣:同“炫”,沿街叫賣,誇耀。

    8、徙:遷移。

    9、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

    10、徙居:搬家。

    11、及:等到。

    12、大儒:聖賢。

    13、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14、揖:作揖。

    15、遂:最後。

    16、市:集市。

    17、居:家。

    18、卒:最終,終於。譯文: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軻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玩的時候學做喪禮。孟母便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軻又學拿刀殺豬並叫賣。孟母就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孟子游戲的時候,就學習模仿學禮節,滿意的孟母便定居下來。原文《孟母三遷》兩漢:劉向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擴充套件資料:對“孟母三遷”的描述中我們看到“孟母”透過“兩遷三地”,讓孟子完成了三次學習成長的升級,在這中間“孟母”做了三次決定,兩次遷居,一次定居,從而完成了自己對“孟子”最大的任務——改善“孟子”的學習環境。在兩次遷居前後,“孟子”的學習都是處於一種“自然狀態”,身邊有什麼就學什麼,而且學什麼就在做什麼(殺豬叫賣),對於“孟子”自身來說,這是他最大的優點,也是最自然的狀態,也是每個正常人通常都會有的狀態。所以在這整個事件中,“孟母”透過自己對“孟子”的觀察,在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學習環境,“孟子”透過自己對身邊事物的學習,在學自己能用到的技能,兩者分工明確,各自都做好了“父母”與“子女”的角色,實現了“別人”眼中的“十全十美”,最終都是成功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是有個時間前提,那就是“孟子幼年”,這句話很重要,因為它在強調時間的概念,一個對時間沒有概念的人總會讓自己過得很匆忙,以至於死的那天感覺還沒活夠。強調“三遷”事件發生在“孟子幼年”,是為了讓我們瞭解一個事實,“幼年的孟子”沒有選擇自己在哪居住的權利,沒有決定學習環境的權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學”。但隨著“三遷”這件時間的結束,“孟子幼年”也就會變成“孟子成年”,相應的“孟母三遷”也就會自然的變成“孟子三遷”,在“孟子”不知如何使用自己“遷居”權利的那段時間,“孟母”的言行將是對“孟子”來說是“致命”的。所以在“孟母三遷”之後,“孟母”這個角色所要做的決定可能比“三遷”還要痛苦,也是體現一個母親勇氣與智慧的關鍵時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電熨斗燙衣服應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