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女小梅

    人的一生分為幾個時期。在現代,人們通常把人的一生分為嬰、幼、少、青、壯、老六個時期。根據發展心理學劃分: 乳兒期0-1歲 、嬰兒期1-2歲、 幼兒期2-3歲學齡前期3—6、7歲 、學齡初期6、7—11、12歲、 少年期11、12—14、15歲、 青年期14、15—30歲、中年期30—50歲、 老年60歲以後。

    古時把人的一生分作幼、弱、壯、強、艾、耆、悼、老、耄、期頤十個時期。《禮記·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悼,而傳。八十九十曰耄。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

    其中,把老年時期又分為耆、老、耄、期頤四個階段,老年人的年齡下限界定為六十週歲。老年時期的“耆”字,解釋為至也,即為進入老年人的開始,也就是界定老年人年齡的下限,故古有“六十花甲”之稱。

    又有《論語》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後人根據孔子的這段話,用“志學之年”指代十五歲、“而立之年”指代三十歲、“不惑之年”指代四十歲、“知命之年”指代五十歲、“耳順之年”指代六十歲、“所欲之年”指代七十歲。

    垂髫——幼年的泛稱。古時候,未成年的孩子不能戴帽子,頭髮下垂,因此也用“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總角——童年的泛稱。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豆蔻年華——指13歲的女性。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束髮之年——指15歲左右的青少年。因為十五歲左右的青少年,可以把頭髮束起來了,故稱束髮之年。《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15歲女子。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弱冠之年——指20歲的男性。古代男生到了二十歲就要戴上帽子,行“冠禮”,表示成年了,故有此稱呼。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古稀之年——指70歲。語出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之年——指80-90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之年、龜年——指100歲。壽得3位數(100歲)稱為期頤。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理和客觀規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