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雲習讀錄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

    意思是: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

    道家太極圖講究陰陽平衡,道法自然,自然才是平衡理念的起源。

    有很多現象和名言可以幫助理解這個思想,比如:

    水從高處往低處流

    滿招損,謙受益

    槍打出頭鳥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對我們指導意義是:做人做事,講究平衡,不要過度牽強。

    努力工作學習不要讓身體受損

    關心朋友不要讓人覺得厭煩

    賺了很多錢,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懂得回饋社會。

  • 2 # 蟹小魚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怎麼理解?

    古人說,不患貧而患不均,人不患寡而患不安,不均是一切混亂產生的根源,大自然法則是追求平等,所以才能長存,但是人間的法則是不平等,所以人心才會不安,才會動亂。

    老子提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子以天之道和人之道作對比,突出天之道的博大和人之道的渺小。

    天之道比喻成張開的弓箭,張開的弓箭是為了射捕獵物,要隨著獵物的位置移動而變化,高了壓低,它低了抬高它,有餘的就減少,不足的加以補足,所以天知道就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

  • 3 # 茗禹1

    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該書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損有餘而補不足是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然,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聖人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願顯示自己的賢德。

  • 4 # 慧眼覺教育

    天之道就是一個平衡系統,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為了平衡另一個不平衡的事物而出現的。比如地上乾裂,用下雨了來平衡,把乾旱改變為溼潤。冬天天氣很冷,春風來了,讓大地溫暖起來。這都是損有餘補不足的具體體現。

  • 5 # 學而後良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原自老子《道德經》第77章。

    其可以解釋為:自然規則,就是減損多餘的部分,補充不足的部分。

    天道,講求均衡,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引申到現實社會中:

    1.企業上,就是財富盈餘的應該把部分財富拿出來幫助那些財富不足的,也就是鄧小平曾說的先富帶動後富,讓這部分先富的人,去帶動另一部分人,實現共同富裕,財富均衡。

    2.個人上,收入高的人多交稅。因為現今社會就是越富有的人越來越富有,越窮的人越來越窮。這種情況孔子就說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財富少,就擔心財富分配懸殊,這也是引發社會矛盾的關鍵一環。

    1.一帶一路,就是非常顯著的,通過建立國際經濟合作關係,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2.提高低收入人群最低收入水平;

    3.完善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法制建設等制度。

  • 6 # 博雅人文

    這句話出自《老子》(亦稱《道德經》)

    這句話的全文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天(自然)的道是減損已經有餘的,補足那些不足的。而人類社會的道是減損那些已經不足、窮困的,而增添那些已經富足的。

    老子這句話中的“天”應該理解為自然,“人”應該理解為人類社會。

    老子所揭示的現象和我們常說的“馬太效應”很類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現在的微信?是辦公室軟體還是生活社交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