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嫋嫋青煙伴我思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臨和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所接受的教育、身體健康、年老後的生活保障,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人一身的生活質量。在中國不斷變化發展的今天,教育、醫療和養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心的話題。

    教育

    19世紀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賽賓斯說:“教育為未來之準備”。“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也時有耳聞,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未來生活、工作大機率前景美好,基本上成為人們的共識,同時人權及憲法賦予了每一個人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力。而實際教育現狀是——底層放棄教育,中產過度焦慮,上層不玩中國高考。

    中科院社會學博士後的調查發現,越貧窮越認同“讀書無用”:村莊貧困層認同度62.32%、農村中間層37.24%;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最高。

    中產階級對教育的焦慮表現在高價的學區房、各種形式補習班、私立學校和出國留學。

    上層“官、富二代”透過“拼爹”不僅可以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還可以直接利用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為下代獲得較好的職位,大學文憑對他們來說,只具有象徵意義。

    醫療

    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醫療的本質;短時的治療,經常性的幫助,長期的關懷和安慰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醫療工作者不單指一線的醫生、護士,還包括醫療政策制定者。

    看病貴和看病難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貴在個人看病費用支出大幅度增加,一人重病,家破人亡,遭遇大病放棄治療的事情,時有發生;難在優良醫療資源稀有緊缺,小病不願治療,集小疾而成大患,直到病入膏肓。當人們看病的支付行為由原來的全部報銷,向個人部分支出轉變,且這種轉變,超出了個人承受能力時,看病貴就顯得尤為明顯;當看病醫院的選擇,由就近就地變為可自由選擇時,一種本能的集中選擇具有優良醫護資源的行為就難以避免,看病難就顯得更為突出起來。不難看出,看病貴看病難、醫患矛盾的真正原因是醫療體制改革的不完善,推手是醫療產業化,背鍋的是一線醫護人員,受害的是病人。

    養老

    2017年年末,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這組來自國家統計局驚人的資料表明,中國過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傳統觀念上的“養兒防老”逐漸被“養老防兒”的現實替代、磚家叫獸鼓譟的“以房養老”被質疑為“敲骨吸髓”、寄希望於國家保障體系的“社保養老”,鑑於人口紅利的消失,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更是讓人們憂心忡忡。養老已經成為了中國家庭必須面對無法迴避的問題,直接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期不可以吃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