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道光帝的不覺悟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心態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問題。

    1.傳統天朝上國思想的影響。

    自古以來,人們就以為我們是中心之國,周圍四海八荒,都是夷狄之邦,貴華夏而賤夷狄,我們是泱泱大國,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遠比他們優越。

    2.農耕社會封閉心理。

    他們以天朝上國自居,以外國為小邦,是不平等的,他們認為對外關係只是經濟關係,而我天朝豐盈,無須外界通商。而他們特別需要中國的東西,那麼與其通商是給予他們恩惠,懷柔之策。既然不是政治關係,那麼皇帝以及高階官員就可以置身事外。

    《清代籌辦夷務始末》中說,1842年8月17日,耆英打算親自會見英華人,道光帝卻指示說不宜這樣做。1846年欽差大臣賽尚阿就提出一個對付外華人的辦法:切斷外華人要求中國官員接見的所有通道。3.對時局的錯誤判斷。

    《南京條約》在道光帝看來就是懷柔英夷,會永享和平,"永杜後患".所以條約一簽,就可以回到從前了,在齊思和編的《鴉片戰爭》和《清代籌辦夷務始末》中說,

    人們對政治如此漠不關心,以致可以在茶樓酒館看到免談時事的告白。而各省領導人也沒有多少作為。…這種惰性也表現在沿海省份的巡撫和高階將領身上。4.人們都繼續睡著,對外界知之甚少。

    外國使節來華,一個是1793年馬戛爾尼,再是1816年阿美士德,當時清廷要求按以前固有禮節,喪失兩次建立正式雙邊外交關係機會,並只允許廣州一地通商。

    當時咱們對西方人知道太少,不用說工業革命,就單是西方的長相,我們就接受不了!當時有個文人叫汪仲洋,他描述:“鷹嘴貓眼鬚髮赤,錦纏花腿到腰身。”他又進一步解釋:“英夷之腿極長,青布纏裹,直立,不能超越騰跑。睛色碧,畏日光,卓午不敢睜視。”,看上去真像《山海經》裡的怪物。其實這種誤解不在少數,就連兩江總督裕謙也多次提到英華人不能彎腰,兩腿也不能打彎,如果捱打,就會立即倒下。還有一種誤解就是外華人需要茶葉和大黃,一旦沒有這個,就會成瞎子,患腸胃病。而有這種想法的人中竟有一些名人如林則徐,包世臣和蕭令裕等。可見此觀念多麼流行。

    影響:

    在這個時候,也有明白人林則徐、魏源、姚瑩、徐繼畲等,尤其是魏源寫了《海國圖志》,這些都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但普遍的人們還是不願醒來,於是出現了牆裡開花牆外香的現家,而日本積極主動的醒來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於是我們就落後了。

    其實就是一個態度問題,現在我們又積極主動地學習了,不用說日本,就是歐美,早晚都得跑到我們的後邊去,世界一流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指日可待!

  • 2 # 溜星滑園張明東

    鴉片戰爭時期清朝的gdp還是世界第一,依然是世界大國,天朝上國。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國力的影響微乎其微,真正打斷中國脊樑的是甲午中日戰爭。鴉片戰爭在道光眼裡只是區域性戰爭,沒必要太大動干戈。1,道光覺得沒必要舉全國之力與英對抗,希望速速解決。如果真正舉全國之力參戰,英國必敗。2 道光求安穩,英國提出的賠款金額割地面積其實對於當時清朝來是九牛一毛,當時的香港島是一個小小的破漁村,清朝丟一根毛髮能解決紛爭,實為上策,道光綜合考慮這種事情能丟一根頭髮能解決,何樂不為。3當時清朝區域性地區有叛亂,道光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無暇把重心放在對付英軍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鞋淋溼了怎麼辦?皮鞋淋溼了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