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屋公子
-
2 # 謀士說
古代的“姓”和“氏”是有區別的,古代的“姓”是代表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而“氏”是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大多以被分封的地名為“氏”。先秦時期,周天子對有功勞的人分封為諸侯,而根據他的出生地賜姓,分封土地後又根據其封地命名氏。
比如秦國是顓頊帝的後裔,其先祖伯益在舜帝時有功被賜以“嬴”姓。起後裔造父在周穆王時期,因為平定叛亂被周穆王封在趙城,所以後人就以封地為“氏”。到了周孝王時期,一個叫非子的人,因為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封在秦地,讓她為周天子養馬。後來,非子的後人就在秦地不斷壯大,稱為秦國。比如齊國是“姜姓”、燕國是“姬姓”、楚國是“羋姓”都是周天子分封的,這些國家都是以被分封的地名作為國名。
按照現在的姓氏說法,“戰國七雄”當中只有從“三晉”分裂出去的三個國家“韓、趙、魏”才使用的是“姓氏”作為國名,其他幾個都是以分封的地名作為國家的。
西周在建國的時候,同姓諸侯國五十三個。如果都按照“姓氏”來建國豈不是有五十幾個國家同名。比如秦國和趙國,都是一個姓,要是按照“姓氏”建國,豈不是國名是一樣的,怎麼可能這樣呢?
這裡還要強調一點,古代的姓氏和現在的姓氏不一樣。現在的“姓氏”指的就是姓。古代是分開的,韓、趙、魏其實是晉國的三個大家族,他們都是以封地而命名,並非用姓作為國名,而是以“氏”作為的國名。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不能用後世的情況套。後世的皇帝先有姓氏,再有國號,但是周代不同。我們先要知道戰國七雄的姓氏分別是什麼,再要知道姓和氏分別是怎麼來的。
請注意,周代的姓和氏是有區別的,在戰國七雄裡,三個姬姓:燕、韓、魏;兩個嬴姓:秦、趙;一個羋姓:楚;一個媯姓:齊。姓和氏的區別正在於姓表示血緣出處,氏表示社會集團,所以從他們的姓可以看出,燕、韓、魏均來自周天子,秦、趙則來自伯益,楚來自祝融,齊來自大舜。而從他們的氏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封地。
另外,一般不是國君先有氏後有封地,而往往是先有封地才以地命氏。比如秦、燕、韓、魏、趙,因為他們祖先被分封到這幾個地方,所以分別以這幾個地方為國名,他們也就以這幾個國名為氏。齊、楚兩國特殊一點,齊國國君出自陳國,即使後來田(陳)氏代齊,也依然保留田(陳)氏;而楚王卻是熊氏,用的是祖先鬻熊的名字。
《史記·秦本紀》說秦王也是趙氏,不過比較可疑,秦祖非子雖然一度依託趙氏,但在西周中期就有了獨立的封國秦,不致於還用趙氏。而秦始皇之所以叫趙政,很可能和其出生在趙國有關。總之秦國國君一前一後是趙氏,但不代表中間國君都是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