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88488255769

    藥物外滲或靜脈炎一旦發生,醫生會立即停止化療藥物的推注或滴注,並在拔針前儘量抽出外滲的藥物;透過原靜脈通路注入或在外滲區域性皮下注射相應的拮抗藥物,對外滲部位劇烈疼痛者採用對症治療。評估並記錄外滲的穿刺部位、面積、外滲藥液的量、面板的顏色、溫度、疼痛的性質。 患者也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可採取的措施包括: (1)儘量避免對外滲區域性施加壓力,以防止外滲藥物進一步擴散。 (2)發生藥物外滲後,患者應臥窗休息,減少活動。 (3)將患肢抬高24到48小時,促進血液迴流,減少區域性組織腫脹。 (4)區域性熱敷能促進血管擴張,加速化療藥物的吸收。可於滲漏部位熱敷24小時,熱敷溫度以50到60度為宜,每間隔15分鐘熱敷15分鐘。熱敷適合與植物鹼類藥物的外滲,如長春新鹼/依託泊苷等。此類藥物外滲時區域性冷敷會加重毒性作用。 (5)冷敷可有效地緩解強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的損傷。可用冰袋間斷冷敷外滲處面板24到48小時,冷敷溫度以4到6度為宜,每間隔15分鐘冷敷15分鐘。冷敷適用於蒽環類藥物,如紫杉醇/氮芥/多柔比星(阿黴素)等所致的皮損,蒽環類藥物外滲後禁用熱敷處理。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外滲24小時內區域性給予冷敷,以減輕疼痛和預防組織壞死,可促使血管收縮,減少藥液向周圍組織擴散。並抬高患肢,減輕因藥液外滲而引起的肢體腫脹。也可區域性用2%的普魯卡因加地塞米松或者生理鹽水在穿刺部位和腫脹範圍做環形及點狀封閉,既可以稀釋外滲的藥液和阻止藥液的擴散,又可以止痛,封閉液的量可以根據需要配製。藥物外滲後,避免患處的區域性受壓,外滲區域性腫脹嚴重時,可用33%~50%硫酸鎂溼敷,溼敷面積應超過外滲部位外圍2~3cm,溼敷時間保持24小時以上,如果藥物外滲後區域性有破潰、感染時,應報告醫生及時給予清創換藥等處理。外滲部位痊癒前,禁止在外滲區域周圍及遠心端再行各種穿刺注射。 (6)應及時進行合理的曲肘/握拳/外展/內旋活動,避免出現關節僵直/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有些患者因外滲藥物引起劇烈疼痛不敢活動患肢,時間一長,可引起關節僵直/肌肉萎縮等症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話西遊2排隊要點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