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52435467027
-
2 # 使用者5181938067313
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後不久將艾滋病毒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
可透過胎盤,或分娩時透過產道,也可透過哺乳傳染。如果母親是艾滋病感染者,那麼她很有可能會在懷孕、分娩過程或是透過母乳餵養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後不久將艾滋病毒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
可透過胎盤,或分娩時透過產道,也可透過哺乳傳染。如果母親是艾滋病感染者,那麼她很有可能會在懷孕、分娩過程或是透過母乳餵養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如果僅僅是問艾滋病有沒有可能透過口腔傷口傳播?
答案是有可能!
現階段,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包括: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其中,母嬰垂直傳播是兒童感染HIV最主要的途徑,傳播率為13%~42%,其中透過母乳餵養的傳播率約佔母嬰傳播率的40%。
艾滋病母嬰垂直傳播中病毒經由HIV感染母親哺乳傳播的案例已經證實,HIV病毒可能透過口腔、扁桃體、消化道的直接傷口、黏膜裂口或其他細微損傷到達黏膜下層,從而導致“健康的嬰兒”被HIV感染。
如果問“正好嘴裡有口腔潰瘍或者牙齦出血又有人往食物裡滴新鮮的艾滋病血液”會不會感染?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先說,口腔潰瘍和牙齦出血並不算新鮮的、開放性的傷口,其病損面非常的表淺,從艾滋病病毒傳播的角度考慮,真正危險的情況是那種艾滋病血液直接滴到“新鮮、開放、正在流血”的傷口上。
比如,能想到的醫生給艾滋病人做外科手術時,直接被醫療器械刺/劃破面板,這種形式的“HIV暴露”才屬於明確的“高危”行為,發生了血液接觸的話,很有可能會感染HIV病毒。
再有,正常來講,HIV病毒進入到環境中會很快失活,外界的溫度、溼度、pH值、滲透壓變化都會導致HIV病毒加速失活。HIV在體外的生存能力極差,病毒離開人體到了“各種食物”上根本無法生存,很短時間內,病毒就會失去感染活性。
所以,所謂的“新鮮的艾滋病血液”能有多新鮮,難道看著血液滴下去你還會繼續吃嗎,除了是直接抱著艾滋病人“啃咬”,毫無疑問,是有風險的,其他情況“誤飲”了少量血液,幾乎沒有風險。
科研人員對HIV做了大量研究,至今沒有證據證明,HIV能透過空氣、水、食物、土壤、人與人之間的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播。
所以,考慮點別的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