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公子皇鋣
要知道廟號和諡號的區別,我們首先要知道二者的起源和定義!
廟號是古代帝王死後被供奉於太廟時候的稱號,始於商代,後代對那些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廟號的追尊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即某某祖(明太祖)、某某宗(唐太宗)之類。
諡號是對死去的皇帝、后妃、諸侯、大臣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照去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是對一個人的蓋棺定論。
因此不僅僅皇帝有諡號,大臣、后妃甚至普通人都有可能會有,皇帝的諡號就是對一個皇帝的最終評價!諡號的字數不一,長短不定,分為“美諡”、“平諡”、“惡諡”等等。在魏晉南北朝以前,對於為死去皇帝的追尊廟號很嚴謹,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廟號,尤其兩漢二十多位皇帝,只有七位擁有廟號,但是每一位帝王都有諡號。魏晉南北朝後,廟號開始氾濫,到唐代及以後,幾乎每位皇帝都有廟號,而且這時候為滿足統治者虛榮心,對皇帝的諡號文字開始變長,唐高宗以後基本都超過四個字,明朝時達到17個字,清代則更長。廟號、諡號連在一起時,廟號在前,諡號在後,例如漢武帝就應該是漢世宗孝武皇帝,咸豐皇帝則是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簡稱清文宗顯皇帝)!
簡單些,廟號是皇帝在宗廟中的稱號,諡號是繼任皇帝與大臣對大行皇帝一生的總結,也就是蓋棺定論。
所以,諡號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卻不一定。比如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諡號武。但是他的父親,漢景帝就沒有廟號。
實際上,東漢以前,諡法非常嚴謹。很多皇帝比如漢景帝沒有廟號,為什麼?
漢代遵守周制天子七廟的規定,皇家也只能七座宗廟,比如前三輩一,太上皇一,太祖劉邦一,太宗文帝一,到劉徹繼位,已四廟了。
同時,諡法規定,祖有功,宗有德。大臣認為漢景帝雖做得好,只是延續文帝的政策,所以只給景這個上諡。所以,沒有廟號的漢景帝就只能掛在父親文帝的廟裡接受祭祀。
到了曹魏時期,曹叡玩出了笑話,自己活著就要求給廟號。
不過,自此以後,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了。
明白了嗎?
廟號就是皇帝死後在宗廟中的位置。諡號則是對這個皇帝一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