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
2 # 千萬條江河入海
單就作品本身而言:首先,我要點讚的是這位寫字者愛好書法!不愛好書法,對書法沒有一些功底和感悟是寫不出這樣的兩個字的!從枯白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些審美感的!但就是因為過於追求枯白感,也暴露了一種痴枯的錯誤!真的過了!這樣過於所謂的“藝術化”地對待祖國的漢字,是思想的錯誤,理解的錯誤!要不得!會捱罵的!確實過格了!枯是老的體現,但枯過格了就已經走向浮躁了!有良知的人是不會買你的賬的!
-
3 # 老路書法
一幅書法作品最基本的是風格一致,寫了兩個字,風格再不一樣,就有點不倫不類。先看一下‘大’字,橫畫的起筆,撇畫的起筆,還有捺畫,如棉裹鐵,真氣內斂。再看‘地’字,第一筆橫畫還行,再往下,作者突然改變招數,或是想獨出心裁,不再用中鋒行筆,我真搞不清楚後幾筆是怎麼鼓搗出來的。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果按照大字的風格一路寫下來,這兩個字我敢肯定一定是妙不可言,可現在完全變了!作者肯定是想與眾不同,高呼一聲,讓人振聾發聵,其結果適得其反。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都是人的感情自然流露的產物。我們再回頭看那個‘大’字,怎麼會寫到第二筆‘撇畫’的下半部時,筆上的墨突然幹了,出現了飛白,這很奇怪。‘地’字也是巾幗不讓鬚眉,飛白再現!
仔細分析之後,我的感覺是大廈將傾,發生了強烈的大地震!隨後地面上狼藉一片…………
審美標準是存在於自身的對事物的評判標準。和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所處的環境,對美的認識息息相關。同一件書法作品,讓不同的人評判,有時候真的會得出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這裡只能就書法的基本共性作粗略的介紹。
第一點,看他的整體形式,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輕重搭配是否適宜,枯潤濃淡是否協調,大小比例是否得當。
第二點,佈局沒有太多的問題,就能進行這一步的分析。縮小範圍看他的結構,每個字筆畫問的結構,間距,斜正,方向,向背,揖讓等等問題進行觀察,有沒有過分誇張或是急促緊張的地方,或者左右分家,或上下歪斜,或頭重腳輕等等問題。
第三點,水平高低就決定在一個人的筆法掌控能力上,看他的運筆是不是穩健,起止收放是否自如,輕重提按拿捏的分寸到不到位,細節處理是否精巧,
其他方面的諸如風神,意趣,韻味,古拙,等感性的東西,完全取決於你的觀感體會。
鑑賞一幅作品,走馬觀花似的是不能看到其妙的。歐陽詢一次騎馬外行,看到路邊一塊石碑,為晉代大書法家索靖所書,在馬上隨便看了一遍,覺得很平常。便離開了,走了不遠,又回來看了一遍,原來還是很不錯的,又再看了一遍,則為之折服,翻身下馬,就在石碑下坐臥觀看,三日三夜不忍離去。就說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