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18964667097

    人的眼睛有一個特性叫視覺暫留,視覺暫留時間約為0.05至0.2秒。一般來說,畫面每秒更新二十幾幅以如電影是24幅,人的眼睛就看不出是間斷的了。 電腦螢幕的場頻是60Hz,好一些的75Hz,更好一些的85Hz,當然還有更高的,也就是電腦螢幕每秒更新60幅以上的畫面,這樣人的眼睛當然看不到閃爍。 攝像機PAL制的場頻為50Hz,NTSC制的為60Hz,相當於每秒採集50個或者60個畫面。這樣拍下來放映的時候也看不出閃爍。 很多朋友只知道二者頻率的問題,可是說不清楚為什麼頻率的差別會導致閃爍。為什麼攝像機拍下的電腦顯示器畫面是閃爍的呢? 如前所述,動態畫面是由一系列略有差別的幀組成的。在顯示一帖時,不是一下子完全顯示整幅影象,而是由電子槍按照一定的路徑逐個掃射熒屏點的。一般是一行一行地掃下來。顯示過程是這樣的,先全黑短暫時間,再一行一行掃射下來,直到所有行都被掃射到,一幀影象顯示完成,然後再全黑,為顯示下一幅影象作好準備。所以在某個時刻,可能一幀影象剛剛結束,也可能才剛剛開始,也可能顯示了一半,還有可能是全黑。 攝像機也是一幅一幅靜態影象拍攝的,各幀之間差別很小。(所以極短時間內的變化可能拍攝不下來哦),可以把它想像為一臺高速照相機。 電腦的顯示器一秒鐘能顯示60幅以上的影象(這種能力稱之為重新整理率)這裡假定為70,而攝像機一般是24幀每秒。就是說,在攝像機完成一幅影象的拍攝過程中,電腦已經完成了數幀顯示。假設在電腦開始新幀的時刻攝像機開始拍攝第一幅影象,那麼1/24秒後,電腦顯示了70/24=3又2/24幀,即三幀還差一點點。根據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電腦顯示器還有下面幾行沒有掃射完成,即下面幾行還是黒的,而上面已經發光,於是上面的發光了三次,下面只發光了兩次,這就造成顯示出來的影象上面亮下面暗,有一條界線,上部亮下部暗,就在22/24處。再過22/24秒,這條界線就會往上面再推移2/22,推移到頂部後又從底部出現。這樣無窮下去,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就是影象在閃爍。 如果電腦的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是71,那麼1/24秒後電腦能顯示71/24=3又1/24幀,,即只有1/24幀沒有顯示,即每1/24秒界線只往上推移1/24,相比重新整理率是70時的情況,推移的速度變慢了,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影象的閃爍不那麼嚴重了。 可以推知,當重新整理率是69甚至是68裡,閃爍會變得嚴重。 假如重新整理率恰好是24的倍數,比如72,那麼在攝像機完成一幅影象的過程裡,電腦顯示器恰好完成了3幀的顯示,明暗的界線是不移動的,我們的感覺就是不一點都不閃爍。儘管有可能界線依然存在,可是它始終穩定在一個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諧音帶薯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