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兩句出自南宋詩人姜夔的《揚州慢》。
原詩如下: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此闕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
創作背景如下:時年路過揚州,因目睹了被戰爭洗劫後的揚州的蕭條景象,而生出的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之感,就此發出此吟詠,以追憶昔日的繁華,寄託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及對今日山河破的哀痛。
此闕詞,也被稱為抒發“黍離之悲”而富有餘味的罕有佳作。
揚州,本是令人神往的“名都”,是“竹西佳處”,風光無限好。然而,經過金兵的鐵蹄之蹂躪踐踏之後,早已一片滿目瘡痍了。曾經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的城池繁榮,與之現今的滿城“廢池喬木”形成了最強烈的對比。一句“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在擬人化的手法下將痛恨金人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表現淋漓。也是連“廢池喬木”都痛恨,何況於人!
轉而,由所見轉由所聞,“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言說的是日落黃昏時,清冷的角聲將寒意吹散在這空蕩的城。
下闕詞,雖寫杜牧情事,卻不在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透過其點明此一種“情思”:即便是風流俊賞的杜牧,擁有著“豆蔻詞工”,亦會在重到如今之面目全非的揚州時也難賦這這河山之異了。這裡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然而“玉人吹簫”的風月繁華卻早已不復存在了。
昔日之繁華,今日之蕭條,是任誰都見之、望之,心生哀痛的,杜牧如此,他姜夔亦如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兩句出自南宋詩人姜夔的《揚州慢》。
原詩如下: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此闕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
創作背景如下:時年路過揚州,因目睹了被戰爭洗劫後的揚州的蕭條景象,而生出的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之感,就此發出此吟詠,以追憶昔日的繁華,寄託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及對今日山河破的哀痛。
此闕詞,也被稱為抒發“黍離之悲”而富有餘味的罕有佳作。
揚州,本是令人神往的“名都”,是“竹西佳處”,風光無限好。然而,經過金兵的鐵蹄之蹂躪踐踏之後,早已一片滿目瘡痍了。曾經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的城池繁榮,與之現今的滿城“廢池喬木”形成了最強烈的對比。一句“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在擬人化的手法下將痛恨金人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表現淋漓。也是連“廢池喬木”都痛恨,何況於人!
轉而,由所見轉由所聞,“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言說的是日落黃昏時,清冷的角聲將寒意吹散在這空蕩的城。
下闕詞,雖寫杜牧情事,卻不在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透過其點明此一種“情思”:即便是風流俊賞的杜牧,擁有著“豆蔻詞工”,亦會在重到如今之面目全非的揚州時也難賦這這河山之異了。這裡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然而“玉人吹簫”的風月繁華卻早已不復存在了。
昔日之繁華,今日之蕭條,是任誰都見之、望之,心生哀痛的,杜牧如此,他姜夔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