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火熱,傳統車企們都紛紛加入到研發電動車的陣營中,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轉變,不只是發動機到電動機的轉變,更多的是全新投入,時間、金錢、技術都缺一不可。而這兩年,各大廠商也都紛紛斥巨資為電動事業鋪路,動不動就上千億的投資,讓我等吃瓜群眾表示,你們真秀兒!
作為車界大亨,大眾旗下品牌眾多,每年撈金無數。而在電動車事業上,大眾集團斥800億歐元巨資押寶電動車,以MEB平臺為基礎,將進行車型研發和量產。
大眾集團目前擁有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賓利、西亞特、斯柯達、蘭博基尼和布加迪等汽車品牌。如此看來,大眾集團在電動車上的投入是划算的,旗下品牌都會有相應的電動車,集團的投入有助於降低每一品牌的研發和生產成本。
聊完大眾集團,再來看看奧迪品牌,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有了集團鋪路,可能會讓大家覺得,家裡有礦就是不一樣,在電動車的投入上應該不會太大。其實不然,根據奧迪從2019至2023的未來5年投資計劃來看,預計會投入140億歐元在電動車、數字化、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如果將廠房升級、裝置更新等硬體的費用算進來,投資金額將會高達400億歐元。
為避免龐大的投資金額造成財政出現問題,奧迪將持續強化大眾集團內的資源整合,借用大眾集團的電動車共享平臺MEB,以及與保時捷合作開發的PPE平臺以及全新800V高壓充電系統,同時降低不必要的開銷,更系統性的利用資源。這樣看來,雖然集團給鋪了路,但是奧迪自身的投入也是相當驚人的。
在2018年9月,豐田汽車全面推行環保汽車戰略,例如混合動力車、插電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車、純電動車等。同時豐田還表示將在2030年左右使電動汽車銷量佔據豐田汽車銷量一半,但是曾經的技術(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不能忽視,此外包括自動駕駛及聯網汽車等裝置投資及研發費用在內,每年將超過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20萬元)。
除了產品研發,豐田還將在日本市場和海外市場分別開展不同策略:在日本國內,以老年人容易駕駛的“小型電動車”為切入點;而在中國及歐美國家,主要是推廣“大型環保車輛”。和大眾集團不同的是,豐田與馬自達、電裝簽訂電動車技術合作研發協議。拉攏其他合作伙伴成立了聯盟,在專案開發之初採取開放機制,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分攤費用,還可實現高效研發,節省人力及財力的重複投入,降低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成本。總結:如今,全球電動汽車產業拋錨起航,這些車圈大佬們斥巨資搞技術研發,同時抱團取暖,控制成本,這對於整個電動車行業來說,才是真正的開始。而這些對於國內混亂的電動車市場也有著啟發,不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大家何不團結在一起,倒騰點真東西出來?
大眾有錢、大眾可以有技術、大眾有大量市場和客戶,可以幫助快速降低成本。大眾戰略明確,佈局得很快。所以大眾一定是最有機會成為電動車行業大佬的。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火熱,傳統車企們都紛紛加入到研發電動車的陣營中,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轉變,不只是發動機到電動機的轉變,更多的是全新投入,時間、金錢、技術都缺一不可。而這兩年,各大廠商也都紛紛斥巨資為電動事業鋪路,動不動就上千億的投資,讓我等吃瓜群眾表示,你們真秀兒!
作為車界大亨,大眾旗下品牌眾多,每年撈金無數。而在電動車事業上,大眾集團斥800億歐元巨資押寶電動車,以MEB平臺為基礎,將進行車型研發和量產。
大眾集團目前擁有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賓利、西亞特、斯柯達、蘭博基尼和布加迪等汽車品牌。如此看來,大眾集團在電動車上的投入是划算的,旗下品牌都會有相應的電動車,集團的投入有助於降低每一品牌的研發和生產成本。
聊完大眾集團,再來看看奧迪品牌,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有了集團鋪路,可能會讓大家覺得,家裡有礦就是不一樣,在電動車的投入上應該不會太大。其實不然,根據奧迪從2019至2023的未來5年投資計劃來看,預計會投入140億歐元在電動車、數字化、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如果將廠房升級、裝置更新等硬體的費用算進來,投資金額將會高達400億歐元。
為避免龐大的投資金額造成財政出現問題,奧迪將持續強化大眾集團內的資源整合,借用大眾集團的電動車共享平臺MEB,以及與保時捷合作開發的PPE平臺以及全新800V高壓充電系統,同時降低不必要的開銷,更系統性的利用資源。這樣看來,雖然集團給鋪了路,但是奧迪自身的投入也是相當驚人的。
在2018年9月,豐田汽車全面推行環保汽車戰略,例如混合動力車、插電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車、純電動車等。同時豐田還表示將在2030年左右使電動汽車銷量佔據豐田汽車銷量一半,但是曾經的技術(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不能忽視,此外包括自動駕駛及聯網汽車等裝置投資及研發費用在內,每年將超過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20萬元)。
除了產品研發,豐田還將在日本市場和海外市場分別開展不同策略:在日本國內,以老年人容易駕駛的“小型電動車”為切入點;而在中國及歐美國家,主要是推廣“大型環保車輛”。和大眾集團不同的是,豐田與馬自達、電裝簽訂電動車技術合作研發協議。拉攏其他合作伙伴成立了聯盟,在專案開發之初採取開放機制,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分攤費用,還可實現高效研發,節省人力及財力的重複投入,降低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成本。總結:如今,全球電動汽車產業拋錨起航,這些車圈大佬們斥巨資搞技術研發,同時抱團取暖,控制成本,這對於整個電動車行業來說,才是真正的開始。而這些對於國內混亂的電動車市場也有著啟發,不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大家何不團結在一起,倒騰點真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