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雪人001

    屈原作為楚國貴族,其一生可以說都是在為楚國的強大而奮鬥,然而卻被奸人所害,被楚王流放! 當流放中的屈原來到汨羅江畔的時候,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悲傷的屈原痛不欲生,他想要楚國強大,奈何君王聽信讒言,終致楚國國破家亡,他想要帶兵抗敵,收復楚國大好河山,奈何他現在只是一個被流放之人! 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之下,屈原感覺想要實現楚國強大的夢想此生無望,而自己對國都被破的現實也無能為力! 他是比這個國家的,他是愛這片土地,愛這些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既然這一切都破滅了,那就隨它一起去吧,於是屈原選擇了為國殉葬! 楚國的人們得知屈原跳江自盡,紛紛前去打撈他,人們不忍他的屍身被魚啃食,便包好粽子扔進江中餵魚! 每年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人們都會紀念他,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創建於2018.2.9

  • 2 # 洪良

    前一篇問答中我們說到,端午的節俗活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禳災,也就是祛毒除惡、辟邪驅鬼;另一類就是祭祀,最典型的就是祭祀屈原。

    其實,和很多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怎樣形成的,已經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了。

    根據學者的考證,作為夏季裡最大的傳統節日,端午的起源、形成與夏至這個時令有很大的關係。

    夏至並不一定是五月五日,所謂“夏至難逢端午節,百年難得歲交春”。但是端午和夏至總是日子相差不遠,重合的時候也有,比如在20世紀裡,就有1909年、1977年的夏至趕上了端午節。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池田溫提出這樣一個現象,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這樣一類,就是月和日的數字重複,比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他進一步考證又發現,這種特殊的節日都出現於東漢末期,而定型於三國時代。這可能是當時特殊的一種文化現象。

    從文獻考證來看,把端午節俗活動的中心時日確定在五月五日,應該是三國時期的事。

    而“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文獻中,是在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烏角黍。”這個時候,端午作為節日應該已經定型了。

    據學者考證,自兩晉以後,文獻中就出現了五月五日祭祀屈原的記載。因此,如果說早在戰國時期屈原投江後就形成了端午節,沒有什麼文獻依據支撐,但是,早在兩晉時期端午節定型成熟的時候,關於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應該就已經出現了。

    端午節的節日活動和祭祀有關,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比如,受中國端午文化影響形成的南韓江陵端午祭,就把這種祭祀活動搞得規模更加龐大。其實在歷史上,除了屈原以外,關於端午祭祀的物件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比如有人說是為了祭祀春秋時期吳國忠臣伍子胥,有人說是為了祭祀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有人說是為了祭祀春秋時代晉國忠臣介子推,還有人說是為了祭祀東漢孝女曹娥。到了近代,甚至還有端午節紀念烈士秋瑾的說法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由飛翔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