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zzlo12376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人們將鹽撒在結冰路面上,因為氯化鈉十分溶於水,冰的表面就會有氯化鈉溶液,再加上水的冰點。當溶解了氧化鈉後,鹽水的冰點就會下跌到零下一二十度,加上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要低的多,所以說,利用鹽水這一特性,人們在冬季結冰時就能用鹽來緩解這一情況。在冬天,鹽可以使雪不結成冰,鹽作為一種十分細小的晶體,其能夠減少道理上車輛的摩擦係數以及車胎打滑,另一方面,鹽是一種價格實惠且汙染較小的物質,所以鹽經常用於結冰路面的融雪劑。擴充套件資料:結冰路面撒鹽的弊端:1、鹽分對路面有腐蝕作用,長期或者劑量大的話,會對路面造成嚴重損壞。2、融化後的雪水是鹽水,滲入泥土中,植物無法吸收,造成植物脫水而死。使用融雪劑後的積雪常常堆積在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或農田,開春後其鹽類殘留物全部堆積在農田和綠化帶裡,使土壤鹽鹼化。破壞土壤的結構和性質,汙染土壤,使土壤板結,改變了土壤的化學成分。3、對人體的危害:大量的鹽分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含鹽份較高,而地下水是相互連通的,造成地區性地下水汙染,人如長期飲用這些地下水,不利於身體健康。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種除雪化冰劑,它由用海水與石灰石生產鹼的副產品氯化鈣和主要成分為氯化鎂的滷粉主要成分為氯化鈉的鹽碴子或高低溫鹽混合製得,其中,氯化鈣為,氯化鎂,氯化鈉等。其優點是成本低,溶雪效果好,適宜在高寒地帶使用,且使用量是現有除雪劑的1/2-1/5

    鹽水的凝固點比純水低。要想在氣溫低於0度的環境裡化掉堆積的冰雪,常用的方法就是撒鹽,使得融化的雪水含有鹽份而不容易再結冰,而與之相接觸的介面上冰雪又能不斷地融化進去,只要撒的鹽量足夠多,慢慢地就能把堆積的冰雪都化成水了

    是為了增加凝結核,和人工降雨原理原理差不多,打到空中的乾冰(固體二氧化碳),乾冰融化時吸熱可以降低溫度增大烏雲中水蒸氣的過飽和度,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提供凝結核,使水蒸氣變成雨滴。

    另外就是鍋爐,裡面一般都放置一些瓷片,提供凝結核,如果沒有這些瓷片,鍋爐裡面的水溫度非常高也不會變成氣泡散熱,水溫可能遠遠高於100度,最終造成爆炸。

    如果沒有撒鹽,環境溫度即使在高於0度也很不容易融化,撒鹽後,提供了凝結核,溫度稍微高於0度就開始融化,另外鹽水溶液熔點一般都低於0度,兩者原因綜合一塊導致了撒鹽更容易化雪。

    撒融雪劑常被稱為“撒鹽”,因為融雪劑以前的主要成分是氯鹽類物質,如氯化鈉(與食鹽的成分一樣)、氯化鈣、氯化鎂等,所以融雪劑曾經被稱為“化冰鹽”。目前,世界各國使用較多的就是氯鹽融雪劑。

    氯鹽溶液的冰點比水低,以氯化鈉為例,濃度為35%左右的氯化鈉和溶液的冰點是零下19攝氏度,濃度為20%的氯化鈉溶液的冰點為零下10度。在雪裡撒上氯化鈉固體顆粒或者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由於氯化納溶解放熱,積雪會融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液泛現象?